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交易总量、股票规模等方面均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信息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市场中的“暴涨暴跌”问题尤为突出,由“暴跌”引发的市场崩盘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指导下,我国机构投资者逐渐呈现出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等特点。基于此,我们不禁思考,是不是机构投资者也会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这种影响是不是与机构投资者类别有关?2010年我国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这项业务是不是也会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因此,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样本涵盖了2004年至2016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变量分析等多种方法,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融资融券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高。(2)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不同;随着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和私募基金持股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提高。(3)融资融券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其正式执行前后存在差异。正式执行前,成为融资融券标的的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明显低于非融资融券标的的上市公司;正式执行后,成为融资融券标的的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明显高于非融资融券标的的上市公司。这意味着,融资融券的正式执行加剧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4)融资融券的正式执行,使得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一方面,我国机构投资者存在投机行为和内幕交易行为,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性,使得股价崩盘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我国融资融券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是导致股价崩盘风险的主要原因。由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其一,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其二,增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引导和监管,规范投资行为。其三,完善融资融券制度,提高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