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妓女形象之嬗变——从鸳蝴派到新文学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城市妓女形象之嬗变——从鸳蝴派到新文学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如果说鸳鸯蝴蝶派小说向我们提供了精明、爽辣、类似生意人、乐观与悲观并存的城市妓女形象,那么同样的题材在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后,则成了全新的文学经验,逐渐演化成两种形象:一是折射男性作者本人愤世嫉俗的反光板;另一个摇身一变,变作苦难底层生活的最佳代言人,也是文学家们用以表达对社会丑恶行径揭露和鞭挞的最好要件,因为这些妓女形象身上兼具生活穷困拮据、身心饱受摧残等各种要素。文章认为,“妓女”——这个典型的通俗小说题材已经与五四时期典型的政治话语融合到了一起,我们不妨将她们也读作是呼唤改革的一声呐喊。
其他文献
悯农诗在上古歌谣中已经出现萌芽,但由于文人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在先秦至初唐的诗歌中,大都表现儒家的教化思想或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而直面现实的悯农诗在数量上极其有限。直到唐
随着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以及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身体”为理论资源,掀起了文学上的身体叙事浪潮。有着鲜明性别立场的女性主义
王小波是当代文坛极具特色的一位作家。他说自己的小说创作追求的是有趣或者说好看。本文就以王小波的小说为解读对象,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小说理论,主要从想象、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