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是人类福利增进、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发现经济增长的源泉,并采取措施释放潜在的生产力,是人们长期探究的问题。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虽然城市经济的发展依然受到诸如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困扰,但是农村经济增长缓慢更是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隐患。对此,已经有大量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去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这些研究主要从要素积累、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土地政策、农村教育、甚至宗教信仰等角度来解释造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问题的根源,以期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增长问题。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对我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成了我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点。但是怎样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假设前提,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千差万别,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家越来越将目光聚集到了农村信贷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上。这样一来,探寻农村信贷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建立高效的农村信贷体系必要了。本文通过实证测算农村信贷中农业信贷与农业发展关系,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土地、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1%的农业信贷支持将会0.024040%的农业经济增长。这说明了按照我国目前的信贷支农模式,信贷支持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但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我国农村信贷支农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信贷支农的力度。为了提高农业信贷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需要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完善信贷服务水平,强化信贷创新能力,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合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涉农贷款业务和涉农信贷机构为支持,开展县域信贷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奖励试点和试行新型农村信贷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这是将财政政策与信贷资金结合,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产生放大效应,从而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大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力度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