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胱甘肽是参与细胞活动的最普遍的非蛋白巯基化合物,是机体内重要的活性三肽,因其抗氧化作用而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合成是制备谷胱甘肽的主要方法,一直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克隆表达不同来源的谷胱甘肽合成相关的酶,比较不同重组菌催化产谷胱甘肽的产量,并对新型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进行了相关酶学性质的研究,最后通过催化优化提高新型重组菌的谷胱甘肽产量。 本文将来自E.coliK12的谷胱甘肽合成酶相关基因gshA,gshB和来自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的双功能酶基因gshF克隆,构建得到五种重组菌,分别为Rosetta(pET-gshA),Rosetta(pET-gshB),BL21(pET-gshA),BL21(pET-gshB),BL21(pET-gshF),通过在不同宿主菌中表达,在添加前体氨基酸和ATP的条件下,比较得到来自gshF的重组菌酶法产谷胱甘肽的产量比gshA,gshB的两种混合菌分别高23.8%和5.4%。 接着本文将新型双功能酶GshF在EcoliBL21中表达,并对表达条件做了优化。研究表明,重组菌于37℃培养4h后经0.1mMIPTG诱导,然后在30℃下表达,胞内酶活可达44U/L。表达产物经破胞、离心、亲和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后,进一步考察了其相关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37℃,论文还研究了其在最适pH和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为该酶在37℃条件下,40min内降解,pH为8的条件下于4℃保存几天,酶活几乎不变,稳定性较强。 最后本文对新型重组菌BL21(pET-gshF)全细胞催化产谷胱甘肽做了催化条件优化。通过优化反应初始pH,前体反应物(ATP、Cys)的浓度,得到最佳的酶催化反应条件:100mMKH2PO4buffer(pH8.0),60mMGlu,30mMCys,40mMGly,20mMMgCl2,30mMATP。调初始反应pH为8.0。最终催化得到谷胱甘肽的产量为2.11g/L。该研究对该酶在谷胱甘肽生物合成上的应用有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