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渐渐融入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群及不同的消费情境中,都会出现互联网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供你选择。目前消费拉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取更多的目标客户。 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探讨了互联网金融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互联网金融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技术接受模型,整合计划行为理论(TPB)、感知风险理论和初始信任理论等理论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本文研究模型。另外,模型中增加了体现消费者个性特征的个人创新性。最终提出了消费者使用态度、信任、感知风险、个人创新性、主观规范、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七个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者使用态度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证验证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以下基本结论: (1)影响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采纳意愿的因素有采纳态度、信任、感知风险、个人创新性和主观规范。采纳态度、信任和个人创新性与采纳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感知风险与采纳意愿之间具有显著负向相关关系,且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其中采纳态度对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最高,而主观规范没有进入方程,这可能与本研究调查对象年轻化、高学历有关,他们本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高。 (2)信任、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和感知有用性与采纳态度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都能对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采纳态度产生正面效应,其中信任的影响最大;感知风险与采纳态度之间具有显著负向相关关系;感知易用性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可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操作平台愈加成熟有关。 (3)在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中,感知易用性、信任和主观规范与感知有用性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都能影响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得感知有用性。另外,信任和感知风险显著负相关,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 最后,本文在数据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若干对策建议,认为应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功能,扩展服务;扩展服务增强互联网金融监督,提高信任;关注互联网金融安全,降低风险;简化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优化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