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的历史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人民幸福思想。对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式转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幸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结构框架、创新点等。第一章“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资源”。本章全面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民幸福思想,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德福一致的幸福观、佛家超验主义的幸福观和道家合于自然的幸福观,归纳总结了西方思想史中的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思想是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思想和西方思想史中的幸福思想为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二章“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现实基础”。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把握人民愿望,具有很深的现实基础。它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出于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教训和追求人民幸福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第三章“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基本内容”。本章系统阐述了人民幸福的内涵和特征,阐明了人民幸福的价值逻辑,论述了人民幸福的实现原则和实现条件。人民幸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及其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它是社会幸福和个体幸福的辩证统一;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辩证统一;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辩证统一;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人民幸福的价值逻辑体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实现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人民中心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劳动创造原则和共建共享原则。人民幸福离不开使人幸福的外部环境,实现人民幸福就要使经济更加富裕、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公正、生态更加文明。第四章“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实践路径”。本章系统阐述了人民幸福的实现道路,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人民幸福,必须夯实人民幸福的经济基础,完备人民幸福的政治条件,加强人民幸福的文化支撑,改善人民幸福的社会环境,营造人民幸福的生态空间,筑牢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第五章“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特色和时代价值”。本章分析了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四个特色:坚持问题导向、植根人民群众、立足中国文化、着眼世界大势,阐述了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幸福理论,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指明前进方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结论部分主要对论文进行简要概括。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等问题,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凸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它回答了人民幸福的内涵、实现条件和实现路径等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