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中,观演活动必不可少,除了报告厅、演艺中心等这类室内观演空间,户外的观演也发生在校园公共空间的各个角落且类型多样,这些户外观演互动体现了高校群体对于自我展示、社交、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兴趣培养等多样化的需求,空间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因此,高校户外观演空间的研究有其实用价值。国内外对于对于校园户外公共空间和对于观演建筑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涉及到户外观演空间的研究则很少,资料匮乏,尤其是高校户外观演空间的设计,缺乏广泛的案例研究和全面的分析,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框架和系统的策略用于指导设计和开拓思维。本文以群体行为心理及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高校户外观演空间是案例的收集整理为依据,对高校户外观演空间进行了“经典”与“非经典”的类型划分和首次的概念界定。并总结了空间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以求为此类空间的设计建立较为全面的框架,开拓设计思路。全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综合分析了本研究课题的缘起、背景及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内容及相关概念,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确定研究目标及方法,理出研究框架。第二章研究了高校的群体及群体的观演行为心理特征和户外观演空间需求。首先对高校群体的类别及特征进行梳理,研究群体的观演行为及心理特征;其次对高校的观演活动进行类型划分与特征梳理,结合行为心理特征总结高校户外观演的空间需求。第三章是对高校户外观演空间的分类研究。首先,对观演场所和空间进行了概念界定,引出对高户外观演场所的“环境—行为”研究,得出高校户外观演场所环境要素对应的空间设计要点。其次,对高校户外观演空间进行了经典与非经典的类型划分与概念界定,分别针高校经典户外观演空间与高校非经典户外观演空间,研究各自的区位环境关系和空间特征。第四章总结了当代高校户外观演空间设计与使用存在的问题,结合第二章的高校户外观演的空间需求,提出具有时代适应性的高校户外观演空间设计的总体原则。第五章是结合前两章的空间设计要点和总体原则对高校户外观演空间的设计策略的细化。构建高校户外观演空间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框架,包括了从需求分析与空间定位到选址与外部环境整合再到空间设计及细部各个方面,为今后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及户外观演空间设计提供完整的逻辑、新鲜的案例以及创新的思考。第六章是本研究课题的结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