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人们广泛接受,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力度的逐渐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得到了深入发展。语文作为母语学科,作为一个以“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为学科性质的奠基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并不尽如人意,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天生具有不和谐之处。为研究信息技术如何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本文选择了以诗歌这一代表性文体为例,试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来促进教师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落实。研究者基于上述情况,确定了本研究的三个主要研究问题。首先通过认识初中诗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得出信息技术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六个环节,并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基于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者本人的实践基础,初拟信息技术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法对其进行修订及重要程度划分。最后研究者请一线的教师们模拟使用评价指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分析,验证了本指标的实用性和引导性,达成了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结论为:得到一个分析的理论框架;制定信息技术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引导性加以验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参与评价的专家相对较少;未能请一线教师实际应用本指标。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陈述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指出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综述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的现状,并对“有效”进行了综述及分析。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研究部分,分别对三个主要研究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一章即第六章是对本研究的总及研究的后续展望,总结了研究的结论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