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骨髓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动员效果,观察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为临床治疗缺血疾病移植TES(tissue engineering skin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它人工支架快速血管化提供简便易行、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方法,也为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与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山西微奇达光制药集团),参照文献介绍的剂量与方法进行裸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动员。选用北京维通利华公司发出BALB/C雄性裸鼠(避免雌激素的干扰)96只,随机分为A组(G-CSF腹腔注射组)及B组(EPO腹腔注射组)、C组(阴性对照组)。各组均为32只裸鼠。各亚组设3d、5d、7d、14d四个时间点,各时间点随机取8只裸鼠,心脏采血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Flk-1、CD133标记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取均值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在4个时间点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于动员后3d,5d,7d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加且于第七天达到高峰,后维持在高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A组和B组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均较C组增加明显(p<0.05),B组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较A组增加(p<0.05),A组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较C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骨髓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均有动员作用,经动员后外周血EPCs的数量均于第七天左右达到高峰,后维持在高水平并呈下降趋势,且EPO动员效果强于G-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