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区域认知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各个可以认识的区域并加以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现代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还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具备区域认知能力的高中生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认识各种地理现象;能够在时间尺度上,从人文特征,自然特征等方面综合的认识区域;能够将认识区域的方法应用到现实的区域分析决策当中,体现地理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择了“讲述亲身所见所闻”,仅占所选人数的类整理,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实地调查、课堂观察、数理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了解了目前开封市F中学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成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为了调查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者根据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式和培养效果等几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14个题目,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开封市F中学高二文科班的全体学生。本研究选择高二文科班主要考虑从这个阶段开始,正是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这个阶段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学习情况的研究,对该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教师的新授课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利用学生自习课的时间,发放问卷372份,收回372份,其中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达99.5%。问卷收回后研究者主要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经过调查,发现F中学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存在以下主要的问题:师生对区域认知能力缺乏全面的了解;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方式较单一;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内容失衡;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效果欠佳。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进行了一定的成因分析,主要原因有:应试教育的负面倾向,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典型,没有体现区域的典型性;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和区域认知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者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对策:第一:正确认识区域认知能力,深化其提升意识。第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第三: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展现区域的主要特征。第四: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第五:提供有效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希望本研究能为F中学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提高提供指导和借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地理教育的育人目标。
其他文献
制革废水含有油脂、有机无机固形物、硫化物、染料等多种污染物质和有毒物质。处理制革废水通常先进行分质处理,再进行综合处理,包括混凝沉淀法、微滤法、吸附法、电化学法、
长期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盲区.三峡工程的动工兴建,三峡库区成为关注的焦点.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保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现有关于库区产业发展
文章在阐释大学文化的内涵、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维度分析了大学文化要素间的层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