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TGF--β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及纤维化的影响,揭示脂联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近交且清洁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大鼠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内推注1%STZ(30mg/kg)。对照组经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等量枸椽酸钾缓冲液。给药后72h,取血测血糖≥16.7mmol/L即造模成功。6周后再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模型组(n=10)、②脂联素治疗组(n=11),脂联素治疗组腹腔注射重组脂联素15ug/kg,每日1次,治疗时间共8周。8周后所有大鼠称体重、腹主动脉采血,于左心室相同的部位取心肌,然后将留取的心肌组织制作成病理学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的病理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 I型胶原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用RT-PCR法测定大鼠心脏TGF-β1、I型胶原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1.光镜观察: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布有序,心肌细胞间质较少,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染色均匀。模型组心肌细胞体积变大,排布无序松散,有断裂迹象,核体积不等,胞浆淡染,心肌细胞间质弥漫。治疗组仍有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的病态改变,但较模型组减轻。2.免疫组化测的TGF-β1阳性表达为棕色染色颗粒存在。本实验可见对照组在心肌组织中分布很少,呈点状、散在分布。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内及细胞间质中的棕色染色颗粒颜色加深,呈片状分布,且分布相当广泛,表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呈强阳性。模型组大鼠心肌TGF-β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143.82±6.06)与对照组(173.42±6.18)比较显著降低(P<0.05),提示阳性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部位与其相同,棕色染色颗粒颜色较淡,分布范围也有所减少,可见其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治疗组大鼠心肌TGF-β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162.80±7.45)比模型组(143.82±6.06)显著升高(P<0.05),提示阳性表达显著降低。3. Ⅰ型胶原蛋白沉积在细胞间质中,本实验可见对照组在心肌间质中几乎不存在棕色染色的物质。模型组可见细胞间质中的棕色染色颗粒颜色深,且分布十分广泛,部分连接成线状或条带状环绕细胞分布,表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呈阳性。模型组大鼠心肌Ⅰ型胶原蛋白的平均灰度值(153.14±8.71)比对照组(194.75±5.11)低(P<0.05),提示阳性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部位与其相同,棕色染色颗粒颜色较淡,呈细丝状,分布范围也有所减少,可见其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治疗组大鼠心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175.96±6.46)与模型组比较(153.14±8.71)显著升高(P<0.05),提示阳性表达显著降低。4.本实验可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 I型胶原蛋白mRNA含量高(P<0.05)。经过脂联素治疗8周后,治疗组大鼠心肌的纤维化指标TGF-β1、 I型胶原蛋白mRNA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1.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符合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改变。2.脂联素可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而起到抗纤维化、保护心肌作用。3.脂联素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的纤维化病变。
其他文献
该研究对门脉高压血管病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功能改变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分为两部分:一、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ra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目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性综合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所致。妊娠期间,随着
该课题研究的目的:1、测定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的PRL水平以了解与葡萄膜炎的关系.2、葡萄膜炎患者的PBMC对S-Ag的反应.3、在S-Ag刺激下,研究不同的浓度PRL对体外培养的葡萄糖
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是一种ATP依赖性的跨膜转运蛋白,可以将多种结构和药效不同的化合物排出细胞,是产生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P-糖蛋白在多要耐药方面的研
研究目的:1、探讨海风藤新木脂类成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影响.2、探讨海风藤新木脂类成分对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