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循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面临复杂交织的多重水问题,针对流域水问题,本文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构建流域的生态空间,以引导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张。在生态空间构建中引入“海绵流域”的理念,利用SWAT模型对流域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识别具有较强海绵特性空间并结合水安全格局,构建南四湖了高、中、低安全格局的生态空间,并提出不同安全格局下的建设用地扩张原则,主要成果如下:(1)从水资源、经济、人口、生态角度对南四湖流域的水问题进行分析,化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水问题。流域内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率低,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急剧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缺乏对河川自然演化过程的认识,流域内的城镇空间扩展开始占用河川赖以稳定的流域空间,并且不断以人工化的不渗水表面替代自然下垫面,引发河川水量上涨、洪泛频发、水质恶化、甚至河水枯竭等自然灾害。(2)通过SWAT模型对南四湖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以地表径流系数作为释水性指标,土壤含水量、地下水渗流、植被覆盖度作为吸水性指标,从吸水性和释水性两个方面构建流域的海绵空间。湖西菏泽市大部分区域由于本身的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大面积的优质耕地,海绵特性较强,是南四湖流域的大海绵体,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性和生态保护价值。菏泽市中心牡丹区以及济宁市任城区和枣庄市中城区三个建设用地集中组团区域海绵特性最弱。济宁市和枣庄市水源涵养能力总体较弱。(3)南四湖流域现有的城镇建设用地与生态空间的低安全格局、中安全格局、高安全格局相交部分占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10.16%、38.78%、51.04%。低安全格局的生态空间应该严格控制各种建设。中安全格局的生态空间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应该尽量给予保护与管控。对于高安全格局的空间是城镇扩张的备用空间,可以进行合理的开发。(4)面对未来城镇发展,流域应做好城镇体系规划与生态空间管制。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但是要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需要用反规划的思路,以生态优先的原则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当前多规合一实践,充分考虑水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灾害等因素,确定城镇发展的限制区域。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做好城镇体系的规划,量化城镇扩张的规模,确立明确的城镇发展边界,严格保护区域的生态安全,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