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之路——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之解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是当代世界文坛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最为著名的作品。小说1969年一闯世就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该小说因其出色的写作技巧-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模仿,不确定的结局,贯穿始终的神秘氛围,以及浓厚的存在主义气息而被认为是后现代小说的典范。作者用20世纪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发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查尔斯和萨拉经历了种种选择和抗争,最终摆脱了社会束缚和世俗偏见走上了自出之路。 “自由”是福尔斯一生不懈的追求。尽管他的自由观深受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思想的影响,但少时的生活环境、后期教育、人生阅历等使其形成了不同于萨特的相对自由观,他的这种相对自由观成了他创作的基本主题。福尔斯认为人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选择和行动,获得相对自由,同时追求自由是一个变动不息、不断追求的过程。在创作中,福尔斯既展示了人类自我生存发展的种种困境,又探讨了实现自我、争取自由的具体途径。除了从主题意义上探索人类自由,福尔斯还把这种存在主义自由观融会到叙事技巧中。通过互文、开放式结局和复合式人称和视角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作者、人物和读者的传统角色和地位,在“自由”原则的指导下,达到了存在主义自出观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男女主人公寻找自我的社会境遇和实现自我的途径来阐释福尔斯的相对自由观,同时探讨了福尔斯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在主题的自由和叙事自由两方面的的完美结合。 本文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章分析了小浼的概要,主题以及福尔斯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主要的哲学思想。在福尔斯的哲学思想方面主要分析了他的写作自由观和相对自由观以及存在主义对于福尔斯的影响。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萨拉和查尔斯对于自由的焦虑和渴望以及他们自我的闭锁和彷徨。第一节探讨了男女主人公对于自出的焦虑和渴望。萨拉出身卑微,谋得了一份家庭女教师的工作,但是她却有着过人的洞察力和智慧。她被认为是“法国中尉韵女人”,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歧视和抛弃。而查尔斯为了和萨拉结婚解除了与未婚妻的婚约,也失去了继承财产的机会。萨拉和查尔斯都向往自由独立的生活。第二节探讨了萨拉面临的自我封闭和彷徨。虽然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萨拉却拥有着现代女性拥有的独立意识。因此她与当时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她无法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能够进入到社会的上层。在别人眼中,她是个解不开的谜,过着自我封闭和彷徨的生活。 第三章聚焦于查尔斯和萨拉在寻求自我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探索以及小说中后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第一节探讨了萨拉自由的实现。萨拉自由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她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中,即其存在的神秘性。在封闭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萨拉通过自由选择和不懈的行动,最终确立了自身的身份,获得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萨拉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她为自己建构了两个身份:一个是“法国中尉的女人”,另一个是“新女性”的形象。第二节分析了查尔斯对于自我的寻找。他主要是在萨拉的引导下重新建构自我,找到了属于自己所要追求的真正自由。萨拉帮助查尔斯发现了存在意义上的自由,逐步让他重新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第三节分析了作者对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运用。这些技巧包括互文性、开放式的结局、戏仿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体现了主题的自由和叙事自由的统一。 结论部分重申论文的主旨,指出约翰·福尔斯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取得的创新以及该小说对于自由主题的体现,同时指出了萨拉和查尔斯取得的自由的局限性。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和写作风格受到了很多评论家的关注,因此很多关于福尔斯及其作品的评论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本文主要是以小说体现的自由主题以及男女主人公对于自我的寻找为主线,同时对从中体现的作者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了论述,从而证明了福尔斯作为一名伟大的存在主义作家的独到之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面貌上,越来越多的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入世而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跨国公司的涌入,而且还有中美合作学校的大量涌现。这些学校不仅为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平台,与此同时,各种不同的价值观
在福克纳创造的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来自广泛的社会阶层,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命运多舛。这些特征使得这些女性构成了一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