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ch信号缺失对小鼠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23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可以诱发特异的抗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不成熟的DC位于组织和周围淋巴器官,监视和识别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并通过吞噬、微吞饮和胞吞作用获取抗原。摄取抗原后,不成熟的DC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包括上调细胞表面MHC II、共刺激分子及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增加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突起增多,并且向周围淋巴器官迁移。在引流淋巴器官中,负载抗原的DC可以通过MHC II-抗原肽-TCR复合物活化初始状态的T细胞,并且通过特异的配体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活化B细胞和NK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DC被认为是可以产生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非常有前景的生物药物,因为其可以大量获得且可以在体外通过许多不同途径促进其成熟,并被运送到淋巴结以活化能够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T细胞。虽然在一部分小鼠荷瘤模型中DC疫苗的应用产生了极其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在对人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却遭遇失败。因此,关于调节DC成熟活化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对DC的抗肿瘤免疫治疗非常必要。Notch信号是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之一,胚胎期和出生后期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脉管系统等多种系统中参与了细胞命运决定、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在哺乳动物中,Notch信号共有四个受体(Notch1-4)和五个配体(Jagged1, Jagged2, and Delta-like (Dll)1, 3, and 4)。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Notch受体胞内段(NIC)随即转位入核,与转录因子RBP-J相互作用,去除其对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并且募集多种蛋白形成转录共激活物,以活化并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Notch信号在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调控T细胞、B细胞、NK细胞、DC、髓系细胞的发育、免疫突触(IS)形成和Th1/Th2偏转等。在DC发育成熟过程中,不同Notch配体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研究报道,Dll1可以促进DC分化,而Jagged1可能抑制DC分化且促进不成熟髓样细胞聚集,但其可以促进人单核细胞来源DC的成熟。而小鼠体内Notch1下调或缺失可以显著的损伤DC分化。尽管大量文献报道Notch信号会对DC发育产生影响,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很复杂的信号通路,在各物种之间高度保守。最初认为Wnt信号通路由β-catenin介导,在过去15年中学者们又发现了至少三条β-catenin非依赖的Wnt信号通路。在上述三条信号通路中,钙离子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信使。Wnt配体为分泌型糖蛋白,如Wnt1,Wnt3a,Wnt8等。Wnt受体包括十个七次跨膜的Frizzled(Fzd)受体家族和共受体LRP-5和LRP-6。当配体受体结合后,Wnt信号被活化,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调控靶基因转录,决定细胞增殖、存活、改变细胞命运。大量文献报道,Notch信号通路与Wnt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而在DC发育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做为Wnt信号的上游信号调节Wnt信号的活化状态,两者在调节DC发育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RBP-J介导的Notch信号在LPS诱导的DC成熟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Notch信号是否参与了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我们建立了RBP-J敲除的DC和不同肿瘤细胞共注射的小鼠荷瘤模型,观察不同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情况,对其免疫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明确了Notch信号缺失对DC依赖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更加有效的进行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肿瘤组织浸润的DC内部Notch信号发生改变。将B16黑色素瘤细胞按照5×106的数量接种于WT C57BL/6小鼠腹部皮下,对照小鼠皮下注射PBS,10d后处死小鼠,取荷瘤小鼠和对照小鼠脾脏,用磁珠阳性分选CD11c+ DC。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Notch受体(Notch1,2,3)及下游基因(HES1,5)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小鼠DC,荷瘤小鼠DC内部Notch受体及下游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改变。说明肿瘤进展对机体免疫环境的抑制可能有Notch信号的参与。2、获得条件性RBP-J敲除转基因鼠,筛选可皮下接种的肿瘤细胞系,确定肿瘤细胞接种数量和接种后观察时间。通过饲养RBP-Jflox/WT和Mx-Cre小鼠,获得了大量Mx-Cre-RBP-Jflox/WT (RBP-J-/+)和Mx-Cre-RBP-Jflox/flox (RBP-J-/-)小鼠,经poly I:C腹腔注射诱导12次后得到RBP-J敲除小鼠。经过不同肿瘤接种数量预实验,确定肿瘤细胞接种数量为5×106。预实验中一共选用了九种小鼠源性肿瘤细胞系进行WT C57BL/6小鼠皮下荷瘤实验,包括B16黑色素瘤、H22肝癌、S180骨肉瘤、LLC肺癌、L1210白血病、EL4淋巴瘤、CT26结肠癌、MFC前胃癌、EMT6乳腺癌,其中,只有前四种肿瘤细胞能在皮下成功荷瘤。同时确定了肿瘤观察时间为肿瘤皮下注射后5d开始测量,每隔一天测量一次,至17d处死小鼠进行分析。3、Notch信号缺失的DC抗肿瘤免疫功能显著下降。用磁珠分选RBP-J-/+和RBP-J-/-小鼠DC,用肿瘤抗原负载12h,然后将1×106DC与5×106肿瘤细胞混合注射于WT C57BL/6小鼠腹部皮下,观察肿瘤生长。发现含有RBP-J-/-DC的肿瘤在皮下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对照。对肿瘤组织内部浸润的免疫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含有RBP-J-/-DC的肿瘤组织内部浸润的T、B、NK细胞的数量要显著低于对照。说明DC内Notch信号的缺失损伤了其抗肿瘤免疫功能,且不能有效的募集免疫细胞向肿瘤组织内部浸润。4、Notch信号缺失抑制了DC成熟、降低了其迁移能力、损伤了其对T细胞的活化能力。与RBP-J-/+ DC相比,RBP-J-/- DC的吞噬功能并没有显著改变。肿瘤抗原刺激后,RBP-J-/- DC表面MHC II、CD80、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对照。其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且其向引流淋巴结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在体内和体外实验均发现,其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减弱,其可能是由于DC-T细胞之间IS形成障碍所致。因为我们发现DC-T接触部位CTx和MHC II表达强度减弱,且DC内部T细胞侧F-actin、α-tubulin、Vinculin的极化程度显著减低。此外,体内和体外的杀伤实验表明,RBP-J-/- DC活化的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也显著低于对照。这些结果说明,Notch信号缺失可能通过阻碍DC成熟、降低其迁移能力和T细胞活化能力而导致其抗肿瘤免疫功能障碍。5、Notch信号缺失导致DC内Wnt受体表达下调,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我们用Real-time PCR检测了RBP-J-/+和RBP-J-/-DC Wnt受体(Fzd2,4,6,8,10)mRNA表达水平,发现,绝大多数Wnt受体在RBP-J-/-DC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LPS刺激后RBP-J-/-DC内游离钙离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提示,Notch信号缺失可能通过下调Wnt/calcium信号通路,导致DC功能受损。6、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Notch信号可能参与了肿瘤进展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Notch信号敲除可以严重损伤DC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导致肿瘤组织内浸润的T、B、NK细胞数目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其不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Notch信号缺失阻碍了肿瘤抗原刺激后DC表面MHC II、CD80、CD86的上调,降低了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减少了其向引流淋巴结的迁移,削弱了其与T细胞间IS的形成,减弱了其对初始T细胞的活化。深入机制研究发现,Notch信号缺失很有可能是通过下调Wnt受体Fzd家族的表达,降低了Wnt/calcium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进而降低了DC内游离钙离子水平,最终通过影响DC内细胞骨架在DC-T接触过程中的极化而减弱DC-T细胞之间IS的形成而损伤其功能。以上结果告诉我们,Notch信号在DC依赖的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我们对基于DC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反之,提示我们DC内部Notch信号的上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为临床上DC疫苗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搭上互联网这辆高速列车.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切事物都在快速的变化着.在'互联网+'的协助下,同传统的教学相比,当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数学课堂设计上融入数学史,彰显数学文化价值,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地震目录,2002—2008年全球共发生了92次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78次震前接收到了次声波异常信号,占84.8%.次声波异常信号的幅值均超过1 000 mV,次声异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业务发展都是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发展环节,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所得、经营状况、生存发展等,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高效和外部形象也有着重
研究目的:炎症是一种生存必需的基础生理过程,但它同时又是人类疾病的一大诱因。近期的研究表明迷走神经能够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来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乙酰胆碱是迷走神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教学培养学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协同地塞米松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丹参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不造
"学高为师"这一命题原本应该包含好学、治学、博学三重意蕴,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只看到了博学,便以学问高低作为培养和考核教师的基本依据。这一认识错觉造成对教育本真的种种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