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性能混凝土是目前混凝土领域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围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及掺配技术等方面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宏观及微观性能的影响,如外加剂、掺合料、水胶比等等。广泛的调查及最新文献显示,针对施工技术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尚未见系统研究,而工程实践表明,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恰恰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课题通过大量试验及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施工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有:   (1)设计了高性能混凝土,该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为:强度等级C50,坍落度180±20mm,水灰比0.34,砂率40%,粉煤灰用量150kg/m3,高效减水剂6kg/m3。   (2)选取L9(34)正交表,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9组试验,该正交试验为三因素(搅拌,振捣,养护)三水平,考察的指标是不同施工方式所对应的高性能混凝土主要性能(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碳化)。   (3)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氯离子渗透试验,抗冻性试验,碳化性能试验,获得正交试验设计中设计的9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导电量,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碳化深度。   (4)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级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相应的考察指标影响大小的顺序;进行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对相应的考察指标影响的显著程度;进行各因素各水平的比较,得出因素的最佳组合。   (5)在单指标试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指标试验分析,考察施工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各指标的综合影响,并得出因素的最佳组合。   (6)在正交试验设计中设计的9组试验中选出3组,进行微观观测及分析,考察施工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微观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搅拌、振捣及养护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搅拌方式影响最为显著,而振捣方式及养护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弱。分别得出与各考察指标相对应的最佳施工方式,并通过多指标试验分析,得出综合多个指标的最佳施工方式。微观观测及分析是对有关施工方式与高性能混凝土宏观性能试验研究及分析的有力支持。
其他文献
学位
有机氮类化合物在饮用水氯/氯胺消毒过程中会形成没有消毒能力或消毒能力很弱的有机氯胺,从而降低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标准的氯/氯胺检验方法不能有效地区分氯胺和有机氯胺,因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覆盖层下环形衬砌对瞬态SH波的散射和动应力集中问题。用有限元模拟波动问题,其首要问题是人工边界的设置问题,由于要从无限域中截取有限区域来模拟无限域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无粘结筋应力增量的计算一直是推广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过程中的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对非常活跃的滑坡和即将破坏的边坡而言,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研究者们提出各种边坡经验设计方法和边坡及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然而,采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渗流问题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渗流分析中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是关键。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反演分析原理的深入
简支转连续梁式桥,由于接头形式单一而引起的造价偏高,施工复杂,周期较长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结构的推广应用。本文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预制接头的形式、
针对既有结构加固改造面临一个普遍存在的使用年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利用地震危险性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对结构加固的不同使用年限的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最大影响系数进行了全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大跨度悬索桥的建设也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大跨度悬索桥通常为交通枢纽,一般具有投资大,在政治、经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特点,一旦在地震中
随着智能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SMA)因其独特而优异的特性在工程结构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前景。因此,研究SMA阻尼器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