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需要。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县级政府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过程中,面临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平衡、改善自身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新等问题。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基层单位,县域文化部门是全国文化改革政策措施的执行和检验机构,又是基层文化改革措施的决策机构,因此探究提升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登哈特夫妇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民主参与”和“以人为本”等理念与现阶段我国政府从追求“数字绩效”的文化管理向以公众诉求为导向的文化善治转变不谋而合,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和满意度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角度,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从四会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等角度开展满意度调查,从而指出满意度调查反映了四会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设置不合理、供需失衡、队伍结构人员素质有待优化、社会力量参与度低、配套法规及权责机制欠缺等问题。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启示,对如何提高四会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政府服务职能、以民所需立足公共文化利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优化相关法规政策推动多方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