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某些原因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方椎管内突出或脱出,以致相应的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按发病时限分为急性期疼痛和慢性期疼痛,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不同,它的持续时间长(≥3个月)、机理复杂、保守治疗效果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转变,LDH发病率明显升高,但由于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不足,往往延误最佳治疗,而长期引起的下腰部及下肢疼痛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慢性下腰痛也是世界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持续的疼痛会使人产生负面情绪、认知与行为障碍等精神身体方面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水平。近年来,功能磁共振的出现为慢性疼痛状态下脑功能的改变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已成为神经影像研究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外对LDH引起的慢性下腰痛患者脑功能的改变研究较少,它的机理复杂,对大脑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应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的方法衡量LDH慢性下腰痛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改变,并与病程、疼痛程度及抑郁情绪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1.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介入科门诊收治入院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且疼痛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的LDH慢性下腰痛患者5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纳入5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Health control,HC)。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脑功能成像,采用基于matlab2011a下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PARSF4.3(http://www.restfmri.net)进行数据预处理及ReHo计算,分析两组间脑区间ReHo指标的差异,并与病程、疼痛程度及抑郁情绪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2.同期选取(选取条件同上)67例LDH慢性下腰痛患者与54例正常对照组,以VMHC为指标分析病例组两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情况,并与病程、疼痛程度及抑郁情绪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LDH组ReHo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海马旁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右侧眶部额下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右侧中扣带回;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右侧梭状回、左侧距状回、左侧楔叶(P<0.05,GRF校正)。LDH组右侧眶部额下回ReHo值的增加与病程呈正相关(r=0.444,P=0.001),左侧眶部额上回ReHo值的增加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呈负相关(r=-0.460,P=0.001)。2.与对照组相比,LDH组患者的双侧尾状核及额中回VMHC值减低,未发现VMHC值升高的脑区(P<0.05,GRF校正);尾状核VMHC值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383,P=0.007)。结论LDH慢性下腰痛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多个区域活动存在异常改变,这可能会损害LDH患者认知的灵活性,也可能会导致对负面情绪的认知调节效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