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病例组内部分层设计,对相关鼻唇位点测量值的比较,探究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面部畸形差异及特征,了解其鼻唇体表及对称性特点,以及一期唇裂术后佩戴鼻模辅助治疗鼻畸形效果,为其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收集由2010年至今于我院行“完全性双侧唇裂修复术并同期行鼻畸形开放矫正术”且无全身系统疾病史,无颜面部皮肤病、创伤、手术史的患儿定为病例组。以正常无颜面手术史、外伤史,无全身性疾病的相同年龄段,与相应病例组患儿平均体重相差小于10kg的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直线数据与集角度数据双向共同分析。将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应用spss11.5软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各个项目测量值的差异从得出其鼻唇体表解剖特点。结果:1、在总体病例组中,以术后正规佩戴鼻模和未正规佩戴鼻模组测量值的比较中得知:鼻翼基部长度、鼻孔宽、鼻孔高、鼻翼长、鼻小柱长度、鼻宽、鼻前角、鼻翼外侧角、鼻尖角、鼻唇角的P值小于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2、在术后1-2年正规佩戴鼻组中,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后发现:鼻翼基部长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鼻孔宽、唇峰至唇红缘最低点、唇高、唇珠厚度、鼻宽的P值均小于0.05,表示有显著差异性。在术后3-4年正规佩戴鼻模组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除过上述的多数项目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鼻孔高、鼻翼外侧角、鼻前角、鼻尖角、鼻唇角的P值亦小于0.05,表示显著性差异。3、在术后1-2年未佩戴鼻模的患儿中,与对照组相比较后发现,除过唇宽一项P值大于0.05之外,其余15项检测指标P值均小于0.05表示显著性差异。术后3-4年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较后结果发现,除过唇宽仍无明显差异外,鼻翼长、唇峰至唇红缘最低点、唇珠厚度P值亦大于0.05,表示无显著性差异。其余诸项P值均小于0.05,表示显著性差异。4、通过病例各组患儿鼻唇部左右侧对称性项目的测量值比对结果得知,所有项目的P值均大于0.05,表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进行鼻唇联合同期整复术且未正规佩戴鼻模辅助治疗者,其鼻唇部绝大多项观测项目较正常同龄儿童有明显差异。其主要畸形表现形式为:鼻部整体宽扁,人中过长,唇珠菲薄。术后3-4年鼻部整体畸形仍无明显好转趋势。2、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正规佩戴鼻膜辅助治疗,对于鼻部畸形有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但在术后3-4年后,鼻部塌陷情况再次出现。故建议患儿于一期术后的3-4年即需要行二期修复手术。3、虽然推断正规佩戴鼻模的患儿在术后3-4年再次出现鼻翼塌陷等鼻部畸形特征,但经与未正规佩戴组的患儿相关测量值的比较中,仍有明显的差异性,证明术后佩戴鼻模对于鼻部畸形亦具有明显辅助治疗效果。4、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无明显对称性的鼻唇部特征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