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L-receptor2mAb介导的多功能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恶性黑素瘤作用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易血行转移、死亡率高,而且近年来,恶黑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包括原先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也是如此,至今仍缺乏有效地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在术后予以全身辅助的化学治疗,但目前用于MM的首选化疗药物(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显效率也只有20%。且剂型单一,只有普通注射粉针剂,存在毒副作用大、靶向性差、用药顺应性差等缺点,因此急需对其化疗方法和剂型进行改进。有研究发现黑素瘤细胞表面高表达DR4或DR5,因此将DR4或DR5的激动型抗体DR4或DR5 mAb用于MM的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主要从如何更好地将化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制得高效低毒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用于恶性黑素瘤治疗方面进行相关探索。为了改进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在本课题研究中,采用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对MM ( MM细胞表面高表达DR5)具有高特异性和高选择性且自身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的抗DR5单克隆抗体(DR5 mAb)为靶头,以达卡巴嗪(DTIC)为模型药物,聚乙二醇修饰的聚乳酸纳米微粒(MPEG-PLA NPs)为递药系统制备兼具化疗和免疫治疗作用的主动靶向免疫纳米微粒,并对其性质及体内外生物性能进行了考察。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本文以DTIC为模型药物,MPEG-PLA为载体材料,采用超声复乳法制备了DTIC纳米粒(DTIC-NPs),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纳米粒的处方工艺,确定制备纳米粒最优条件。然后以最佳工艺制得DTIC-NPs,并对其形貌、粒径、Zeta电位、表面元素、载药量、包封率、药物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粒径电位分析仪及透射电镜测定结果显示,制得的纳米粒外形圆整,表面光滑,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44.2±7.8 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其Zeta电位绝对值在-32.1±5.4 mV左右,静电稳定性好。XPS光电能谱仪空载纳米粒表面含有N元素,说明纳米微粒表面包裹有一层HSA,为DTIC-NPs的进一步功能化提供了条件。所制得的DTIC-NPs包封率为71.06±2.63 %、载药量为15.2±0.4μg/mg,DTIC的体外释放可分三个阶段:突释阶段、稳定释放阶段和加速释放阶段。在突释阶段中,纳米释放药量在4h时约为20%,纳米微粒释药在扩散阶段释药保持稳定增长,24h时释药量在40%左右,在72h时可达到81%左右,在最后阶段为纳米微粒MPEG-PLA降解,累积释药量达到91 %左右。第二部分,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将对MM具有高特异性和高选择性且自身具有促肿瘤细胞凋亡活性的DR5 mAb偶联到以上所构建载药纳米粒表面,设计了一种以具生物活性的抗体为靶头的靶向免疫纳米载药系统(DTIC-NPs -DR5 mAb),并对其形貌、粒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DTIC-NPs-DR5 mAb平均粒径为166.0±8.1 nm, Zeta电位值为-36.8±3.2mV。通过双荧光标记法和Micro BCA蛋白含量测定法对单抗靶头是否顺利连接到纳米粒表面进行了定性验证和定量测定,计算得到连接在纳米粒表面的DR5 mAb数量为12.8±2.4μg DR5 mAb/mg NPs,抗体连接效率大约为43%左右。所构建的纳米靶向载药系统DTIC-NPs-DR5 mAb保持原DTIC-NPs缓释药物的特点,具有双重活性功能,即免疫导向和缓释药物,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第三部分,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靶纳米载药系统对靶细胞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的特异性结合、结合效率和摄取效果。用MTT法考察了靶向纳米粒A375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和促凋亡作用,还考察了载体系统的安全性。流式测定和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 DTIC-NPs -DR5 mAb能跟A375细胞特异性结合,在5 min内就已经结合在细胞表面,结合效率较高,30 min后纳米粒已明显进入细胞内,入胞效果良好。MTT实验表明DTIC-NPs -DR5 mAb对A375细胞有良好的抑制增殖作用,其对A375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显著强于其它对照组,细胞生存率仅为19.3±3.6%,DTIC-NPs-DR5 mAb作用组的A375细胞凋亡率为58.5±5.0%,而DTIC作用组的A375细胞凋亡率只有31.7±3.9%。通过MTT实验,我们发现本实验制得的递释系统MPEG-PLA-NPs和MPEG-PLA-NPs-DR5 mAb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不大,在浓度高达2.2 mg/ml时对于细胞活力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细胞活力均保持在大约80%以上,而且接了靶头的MPEG-PLA-NPs-DR5 mAb跟未接靶头的MPEG-PLA-NPs相比对正常细胞杀伤力并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靶向递释系统(MPEG-PLA-NPs-DR5 mAb)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种安全的药物载体。第四部分,我们通过人恶性黑素瘤肿瘤移植裸鼠模型的建立,考察了靶向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及体内安全性。参比各种治疗因子,考察并评价了DTIC-NPs-DR5 mAb在体内的非特异性毒性情况以及对DR5高表达的黑素瘤的治疗情况。裸鼠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表明,DTIC-NPs-DR5 mAb毒性较小,比起DTIC原药,MPEG-PLA对DTIC的包裹及抗体靶头的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地减与正常组织细胞对DTIC的非特异性摄取,减小了DTIC在体内的非特异性毒性。在裸鼠的体内治疗试验中,DTIC-NPs-DR5 mAb对高表达DR5的恶性黑素瘤具有明确疗效,对肿瘤的生长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最终肿瘤平均体积为241.86±84.74 mm3 (PBS空白对照为1308.12±182.73 mm3)。综上所述,本课题成功构建了本身具有促靶细胞凋亡活性的DR5 mAb为靶头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DTIC-NPs-DR5 mAb,可将化疗和免疫治疗有效结合,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促进靶细胞凋亡,可起双重和协同治疗作用。体内外实验结果证明其靶向效率高、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了疗效、且毒副作用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肿瘤靶向制剂。通过该研究可为MM及其他肿瘤的化疗和靶向生物治疗提供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可为今后靶向药物控释系统的设计提供试验资料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造口黏膜分离是指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皮肤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术后一周内。远期常出现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袋粘贴困难进
会议
润滑油污染物如:含水、烟炱、机械杂质的来源及其危害。润滑油在储运、使用、补充过程中的维护措施。美国、前苏联、欧洲、日本等国家废润滑油回用概况。
目的:探讨2012~2013年我院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因素及对策。方法按照采集内容、科室及不合格原因对不合格微生物培养标本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送检标本24568份,不合格标本52
利用家蚕鲜蛹培养蛹虫草,通过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总结出适宜的培养条件,提升子实体获得量。
为了解太阳能诱捕杀虫灯对桑树害虫的诱杀效果,通过调查桑园虫害发生种类、数量、治虫成本等数据,与往年同期大丰区蚕桑站、射阳县蚕桑站测报点虫害发生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
第一章药物转运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动学的影响研究背景替米沙坦(telmisartan)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iontensinⅡ,AngⅡ)1型(AT1)受体拮抗药,具有高选择性、不可逆地
一、存在问题1.系统因素目前采用人工调整净化载氟烟气负压时劳动强度大,而且调整的数据不准确,无法实行标准化操作.因各集气点调整的负压数据不同,不但浪费能源,而且电解槽
基于计算机及企业局域网络的应用,提出多级仓库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多级仓库的备件储备原则及其管理思路,解决了以前纸笔记账式管理中的不足.
运行中的变压器,在雷雨季节遭雷击损坏率很高,不少地区达1%,有的甚至一年发生两次雷击事故,对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