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文化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阿英根据组织安排,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创办风雨书屋,编辑出版《文献》月刊,传播抗战信息,抵斥汉奸丑类,激励和鼓舞“孤岛”民众,充分发挥了《文献》杂志作为文化站地的作用。然而,当前学术界并未对此抗日期刊引起重视,相关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从《文献》杂志创刊的时代背景和“孤岛”时期上海新闻传播媒介生态环境展开,叙述了这一抗日进步报刊在日伪钳制下的发行始末,并通过分析其内容,总结出它抗日救亡的主旋律和重要的社会作用与历史意义。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文献》刊行的历史背景和发行始末与内容概况,在历史背景中着重剖析“孤岛”时期的上海一市三治的复杂形势造成的特殊新闻环境,从而引出在此特殊环境下《文献》艰难创刊和被迫停刊的始末,在内容概况中主要是叙述了《文献》的版面构成与信息来源。第二部分是呈现《文献》的传播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宣传国共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报道各方军民抗战业绩、记录日军对华恶行,分析中日在时局中的不同形势来激励鼓舞民众投身抗战等。第三部分分析了《文献》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有抗日救亡的政治功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宣传推广抗敌文艺的文化功用和保存抗战史料的历史作用,由此肯定了《文献》作为抗日进步报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