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it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CSM的临床疗效、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及手术的并发症情况,为CSM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CSM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体格检查及摄片,术后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门诊进行问卷调查,对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管成形术(A组,39例)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B组,28例)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定期随访和拍摄X线片,依据随访结果,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的改善率和颈部 VAS疼痛评分,探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MRI信号改变对CSM手术疗效的影响,并分析研究术后颈椎曲度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A、B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后3、6个月 VAS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D值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前与术后3月随访时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6及12月随访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与术后12月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与术后3、6、12月D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与术后12月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2.前路手术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方面优于后路单开门手术。  3.前路能够恢复并维持颈椎曲度,后路术后会造成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4.病程、病情程度及MRI信号改变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归芪安神颗粒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医证候积分、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的影响;初步评价归芪安神颗粒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根据制定的检索策略,收集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随
目的:观察牵引与整脊手法同步进行治疗青年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和牵引与整脊手法分步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对比,探讨一种疗效更好,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探究牵引与整
  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的方法研究绝经后女性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中医证候与性激素的关系,期望性激素检测能够成为判定绝经后女性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