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CSM的临床疗效、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及手术的并发症情况,为CSM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CSM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体格检查及摄片,术后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门诊进行问卷调查,对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管成形术(A组,39例)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B组,28例)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定期随访和拍摄X线片,依据随访结果,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的改善率和颈部 VAS疼痛评分,探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MRI信号改变对CSM手术疗效的影响,并分析研究术后颈椎曲度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A、B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后3、6个月 VAS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D值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前与术后3月随访时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6及12月随访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与术后12月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与术后3、6、12月D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与术后12月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2.前路手术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方面优于后路单开门手术。 3.前路能够恢复并维持颈椎曲度,后路术后会造成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4.病程、病情程度及MRI信号改变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