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人们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交际工具。同时,英语学习本身也是人们进行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促进心智成长的基本途径。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是我们思考语言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不仅关涉到英语教育的文化功能及其定位,也关涉到英语教科书对中西文化的合理选择与定位等重要问题。英语教科书的文化功能及其定位问题,是研究英语教科书的文化构成的前提。英语教科书最突出的两个功能在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在文化吸收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进心智健康成长。本论文从三个维度分析了英语教科书的文化定位,即以“西方为标准”、以“中方为标准”以及“中西兼容”的文化定位,基于我国目前英语教育的基本现实,论文提出了“中西兼容”文化定位的合理性。英语教科书中西文化各要素的构成本身只是一种文化表象,不存在比例的适合问题。英语教科书文本中的中西文化构成失衡以及文化话题的非适切性等问题,影响了英语学习文化教育基本功能的实现。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对英语教科书文化构成的表征透视,回归英语教育实践,探究其文化表征存在问题对学生本民族文化“输出”和心智成长的不利影响。透视英语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文化选择受到不同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科书编写者盲目照搬国外经验,缺乏我国基础英语教育需求研究,这些都造成了英语教科书文化选择上的偏差。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融合和文化传播的工具,其核心的任务不仅在于对这种语言本身的学习,也在于通过语言的习得,帮助学习者借鉴他域文化,塑造学习者的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并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在此基础上,促进其人格、心智的健全成长。为合理渗透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文化教育内容,无论是从我国教育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范式,还是根据英语教育价值实现的需求,重构英语教育的文化意识目标,都需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改进英语教科书编写者的观念和编写思路,从而推动英语教科书在文化构成方面日臻完善,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英语教育在文化意识目标、跨文化教学、人文素养等方面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