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可伸缩视频编码层间预测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储存器容量和计算机性能的发展,视频应用大量增加。同时,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以图像和视频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日趋普遍化。通常,同一信源内容会被大量性能不同的终端访问,从屏幕较小且处理能力有限的手机到具有高清显示设备且性能优秀的个人电脑不等。因此要求服务器提供以不同图像尺寸、不同帧率和不同码率编码的视频码流。基于H.264/AVC标准的可伸缩视频编码(SVC)通过时间、空间和质量三个维度的伸缩编码机制,实现了视频码流的伸缩,可满足异构网络中不同终端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可伸缩视频编码,SVC通过移除编码码流中部分比特信息来满足具有不同处理能力的终端用户的各种请求或适应各种网络环境。第二章详述了H.264/AVC编解码器原理,重点分析了其采用的关键编码技术,包括预测编码技术、变换编码技术、熵编码技术及去块滤波技术。文章接着详细阐述了可伸缩视频编码采用的时间、空间和质量三个维度的伸缩机制:基于分层B预测编码结构的时间伸缩性提高了编码性能;层间运动和残差预测提高了空间和质量伸缩编码的性能;使用关键帧有效的控制了质量伸缩编码的漂移效应;采用单运动补偿环路解码策略降低了解码复杂度。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各伸缩维度的编码性能。通过分析传统的采用简单插值滤波器实现的层间帧内预测编码的性能,结合四叉树结构提出了层间帧内预测的改进算法,实现了基本层上采样重建图像的自适应维纳滤波,并仅针对需要滤波的区域重新设计了滤波器,提高了层间预测的精度。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该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编码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帧内预测编码的性能,并弥补单独使用空间或时间预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运动搜索概念的帧内预测改进算法。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该算法的编码性能。
其他文献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以其设备架构方便快速、大容量通信、高保密性等许多明显优于光纤通信系统的特点而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其中水平激光通信链路利用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来进行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稳定、经济的外周血循环肿瘤DNA提取的固相载体法.通过高灵敏度的荧光染料对所提取的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进行显示并对DNA中K-ras基因作突变分析,
内毒素(脂多糖,liopolysacch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失控性释放炎性介质是引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始发病因.该研究组多年实验研究了LPS对腹腔巨噬细胞(PMФ)作用的细胞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不仅是动物机体的一种主要的能量提供者还扮演着重要信号分子的角色。最近研究证明FFA可以作为配体与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已报道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04-2019.04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病例数为82例,根据随机形式分为常规组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