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肾虚寒凝理论,采用补肾祛寒治尫汤为主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治疗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并从分子生物学对OPG/RANKL/RANK信号传导通路系统的认识来初步探讨补肾祛寒治尫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变化的机理。 方法:通过临床研究,纳入20例患者,收集其年龄、病程,对RA患者进行休息痛、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分级、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分级、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等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症状分级量化的治疗前后的比较,同时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血清OPG、RANKL等相关资料的变化关系。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补肾祛寒治尫汤对RA患者骨质改变的机理。 结果:(1)采用补肾祛寒治尫汤治疗RA病人在休息痛、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分级、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分级、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等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RA病人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如精神疲乏、畏寒、关节麻木、关节发热、关节怕冷、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口渴、夜尿等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检测结果如RF、ESR、CPR等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A病人与正常人血清OPG、RANKL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RA病人血清OPG、RANKL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补肾祛寒治尫汤加减治疗肾虚寒凝型RA病人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局部关节功能及证候分级量化上均有有明显改善。(2)补肾祛寒治尫汤加减治疗肾虚寒凝型RA病人在治疗前后血清OPG、RANKL明显降低,反映补肾祛寒治尫汤对RA患者的骨质变化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