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金工程”以来,全国先后有十六个城市进行了金卡工程建设的试点,在此期间,还在不少城市进行了无中心金卡工程的试点。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国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虽然在厦门、深圳、杭州等试点城市业务开展的情况较好,但在另一些地区,则情况就很不理想,特别是象青岛等城市。98年建立全国总中心以来,业务开展情况也并不十分乐观。区域试点究竟该如何搞,全国联网又该如何搞,外部环境和政策配套措施又该如何制定等问题都急待我们去研究、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银行卡作为电子货币的重要载体,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是电子货币的重要实现形式,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金卡工程的实施效果不但将直接关系到电子货币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业能否顺利与世界接轨。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本文对我国金卡工程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文主体部分的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章主要是有关货币理论的回顾,导出了电子货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影响(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方式、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是对金卡工程理论的背景探讨、实践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同时提出了金卡工程的模式发展思路和建议。内容包括国内外银行卡发展情况概述及特点分析,并由此得出银行卡是电子货币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载体。银行卡业的发展要求实施金卡工程,我国金卡工程的目标符合银行卡发展的客观要求。本章着重对金卡工程现有试点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许多焦点问题上进行了论证、评述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有中心与无中心、POS直联与间联,这两点还在第三章中全面展开论述,全国现有联网模式及今后的发展道路等),并用了较大篇幅对我国金卡工程模式发展进行了研究(从卡的载体、联网模式和ATM和POS的发展重点等方面),并提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些结论应当说对我国现在和今后的金卡工程实践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三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几年来存在的两个主要认识及其他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作为缺陷研究分析的依据之一),并同时揭示了其深层次的原因。 第四章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现阶段的金卡工程发展模式与银行卡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其中包括改革现行的管理经营体制、创建银行卡品牌、推进银行卡产业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