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至少有一个维度上的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出现了许多新的量子现象以及奇特性质,如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性质,因而在电、磁、光、力学、催化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制备二氧化钛纤维和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以此解决纳米二氧化钛分离回收难和可见光利用率低的问题,二是构建了四种碳纳米管/石墨烯T型复合结构模型,并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电学和场发射性质,这对碳纳米管/石墨烯新材料在实验上的制备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知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纤维,并对样品进行的XRD,SEM和HRTEM表征显示,该纤维由纳米棒自组装而成,纤维的长度约为1~2mm,直径约为15μm,分散性良好。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谱图显示该样品的能隙能量Eg =3.0eV,降解RhB实验表明该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催化能力优于商用P25。
第三章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及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该复合材料最优的实验条件。采用XRD,SEM和BET对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物相、颗粒粒径、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中的TiO2为锐钛矿晶型,其平均粒径约为18nm。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70m2/g,平均孔径为12.45nm。在可见光照射下(l>420nm)下以TiO2/石墨烯为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进行光催化降解,对照P25及相同条件下制备的TiO2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商用P25和相同条件下所制备的TiO2。
第四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下的第一性原理,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对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结构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分析了该复合结构的结合能,能带结构,Mulliken电荷分布及功函数。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均表现出半导体性质,其稳定性及电子结构取决于碳纳米管类型和复合结构的连接方式,而且复合材料的功函数要低于碳纳米管,在场发射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研究加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