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陆沿边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深化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内陆边境口岸则作为内陆沿边开放的重要通道和窗口,不仅是与毗邻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内陆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借助边境口岸优势,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对外开放已成为必然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是国家“向北开放”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通联蒙俄及欧洲国家的重要枢纽。而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口岸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和窗口,口岸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对与蒙俄两国及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口岸与口岸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层面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先对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口岸与口岸经济发展现状及规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经过30年的开放、发展和建设,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出入境客运量及进出口贸易额实现了逐年增长。但各边境口岸经济发展水平与规模各不相同,除甘其毛都口岸外,其余边境口岸与口岸旗市发展规模均处于互不协调状态。其次,本研究基于边境口岸与口岸旗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的实证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口岸经济对口岸旗市发展始终有正向作用效果。其中,边境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对边境口岸旗市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作用有限,影响程度较小。因此,通过加强口岸与口岸旗市规模的协调发展,促进口岸对口岸旗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