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实施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采集效果的相关性,试图提供高效且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寻求最佳的采集治疗时机,达到快速降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目的,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减轻或避免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实施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采集效果的相关性,试图提供高效且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寻求最佳的采集治疗时机,达到快速降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目的,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减轻或避免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及门诊确诊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294例(男186例,女108例,中位年龄61岁)。其中PV患者144例(男90例,女54例,中位年龄58岁),均行治疗性自体红细胞去除术(TAE)治疗;ET患者150例(男96例,女54例,中位年龄65岁),均行治疗性血小板去除术(TPR)治疗,所有患者只进行一次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94例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2.采用MCS+增强型多功能血细胞分离机对14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15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分别给予TAE或TPR治疗。3.检测294例患者采集前、采集后1小时、采集后1天、采集后1周以及采集物中的血细胞计数。4.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与PV及ET患者行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结果:1.JAK2V617F基因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总突变阳性率为73.47%,PV及ET患者的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9.71%和68.00%。2.PV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血细胞容积及血红蛋白计数高于阴性组(P<0.05),ET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组(P<0.05)。3.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中PV患者随着血细胞容积、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的升高,基因突变阳性率也随之增高(P<0.05),ET患者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突变阳性率也增高(P<0.05)。4.两系细胞计数同时增多时,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例数高于阴性组(P<0.05),三系细胞计数同时增高时,JAK2V617F基因突变率最高,均为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5.实施TAE治疗PV患者在血细胞容积及血红蛋白计数方面,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的去除效果优于突变阴性组(P<0.05),TPR治疗ET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在血小板计数上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在终产物及每次溢出量方面均较阴性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JAK2V617F基因是PV及ET患者重要的分子发病机制,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引发外周血细胞的异常增高。2.治疗结果显示TAE治疗中HCT及HB计数去除效果、TPR治疗中PLT、WBC计数及D-二聚体的去除效果,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均好于基因突变阴性组,且突变阳性组在血小板采集效率方面高于阴性组。提示JAK2V617F基因突变可能对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3.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获得更高的采集效果,从而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4.通过增加处理血量、增加处理次数、间断多次给予血细胞分离治疗和及时结合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法的优化,提高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采集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社会隔离动物模型,探讨社会隔离对BALB/c小鼠行为的影响及其5羟色胺2C受体(5-HT2C receptor,5-HT2CR)的RNA编辑作用机制。给予5-HT2CR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进行干预,进一步分析5-HT2CR的RNA编辑在社会隔离对BALB/c小鼠行为影响中的作用,为揭示社会隔离引起的相关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雄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原则分
目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不同的能量代谢表型,其多利用糖酵解产生能量[1],因此糖代谢相关的糖酵解酶与肿瘤的关系即成为关注的焦点。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我们在临床样本中用2D-DIGE结合质谱技术筛选出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前期研究发现GAPDH敲低的稳转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且细胞迁移和侵袭能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城乡地区18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DM前期患病率横断面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为今后本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及DM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5年9月选出大连市西岗区南石道街社区、莲花小区、新华小区及大连医科大学学生公寓作为城市调查点,大连庄河市青堆镇所辖前炉村、西街
目的:探讨伴有骨转移癌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明确其特点、减少误诊,以指导NSCLC伴骨转移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方法:1.资料的收集: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NSCLC伴骨转移癌患者共160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77例,男女比为1.08:1;中位年龄为
目的探究JAK1抑制剂SHR0302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细胞株UKE1、SET2细胞和MPN病人原代细胞的影响以及作用分子机制,同时与芦可替尼作比较,以阐明SHR0302对JAK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及与芦可替尼的差异。方法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Ruxolitinib作用不同时间点对UKE1和SET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HR0302和Ruxolitinib作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某丙肝高发县农村地区居民的丙肝防治知信行的了解,为制定丙肝防治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国内外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提炼出能够反映丙肝健康教育效果的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论证,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出一套适于该县农村居民实际情况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衡量尺度,也为今
目的: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hemotherap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CICI)是指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或化疗后所出现的记忆、注意等认知功能的损害。本研究以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RP技术中的MMN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优化范式记录化疗前后不同偏差刺激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意在探索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前注意加工(pr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scin)对缺血再灌注与脂多糖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在薯蓣皂苷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 ury,renal IRI)实验中,NRK-52E和HK-2细胞经不同浓度薯蓣皂苷预处理后缺氧4 h,复氧12 h,MTT检测细胞活力;体内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I/R)、高
目的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是一种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早期缺血改变的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静脉溶栓效果评价、短期及中长期功能预后转归及预测早期出血性转化风险中。ASPECTS是否可以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抗喉癌和胰腺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薯蓣皂苷抗喉癌作用研究。薯蓣皂苷(1.25、2.5和5.0 μg/mL)处理NP9、Hep-2、TU212细胞6、12和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O/EB和DA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及细胞凋亡情况,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