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事件的控制为主线,以整体、动态、综合研究为原则,采用计算机模拟、多种测试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盆地地质演化特征及其热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 三塘湖盆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古生代火山岩-碎屑岩褶皱基底组成的双重基底。盆地的形成演化归纳为三个阶段,即P1—P2陆内断陷发育阶段;T2+3—K坳陷盆地发育阶段;N-Q强烈逆冲造山和盆地改造阶段。 根据盆地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考虑到各层序沉积物组成与生物组合特征等因素,将三塘湖盆地划分为:(O—C)基底构造层序,二叠系(P)构造层序,三叠系(T)—白垩系(K)构造层序和第三系、第四系构造层序。与区域上其他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盆地经历海西、印支、燕山、喜山多期次构造运动,是一个以中新生代为主体的经历了复杂演化历史的叠合性盆地。 讨论了影响三塘湖盆地古地温场的影响因素,并对早—中二叠世火山活动影响进行了评估。采用镜质体反射率、生物标志化合物、流体包裹体多种古温标相互校正的方法对盆地地热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反演古地温的方法,采用Easy%Ro模型进行了热史反演恢复。研究表明,早二叠世-中二叠世的地温梯度介于5.2℃/100m~4.11℃/100m;三叠纪-侏罗纪的地温梯度在条湖凹陷西部、东部依次为3.38℃/100m~3.93℃/100m、3.12℃/100m~3.59℃/100m,在马朗凹陷约为2.56℃/100m~3.86℃/100m。 晚印支、晚燕山运动是盆地的主要成藏期。早期火山活动促进了石炭、下二叠统烃源岩成熟。晚海西运动、晚燕山运动对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具有重要的影响。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于三叠纪中期成熟,中二叠统烃源岩于侏罗纪中—晚期成熟,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未进入生油门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