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决策与脑电波特征分析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决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中一项基本的活动。上至国家政策的制定,下至个体的日常生活都会涉及到行为决策活动。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目前用脑科学的方法研究行为决策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包括经济行为决策和博弈行为决策在脑电波上的反应和特征。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决策在脑电波上的反应及特征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制定博弈决策实验方案和逃生决策模型来更加系统研究行为决策,并结合在此行为决策上脑电波的反应和特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说明。基于此,本论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开展研究工作:1、制定博弈决策实验方案,通过系统的奖惩实验来判断当人们得与失的时候在脑电波上的反应与特征,并指出在大脑哪个区域是参与决策的主要部分以及人们在做选择时脑电波的特征。结果表明,前额叶区域是大脑参与决策的主要部分,损失相比收益来说对此大脑区域造成的影响更加强烈。2、恐慌是逃生行为中一个重要的心理行为,不同的恐慌程度会对逃生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的恐慌状态在脑电波上的反应及特征我们设置三种不同的情景分别为正常情景、火灾情景和放松情景,并在着三种不同的情景下分别引发出被试的正常状态、恐慌状态和放松状态。被试在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下由Oddball实验中的靶刺激引发出不同状态下的P300,通过对P300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恐慌状态下P300的潜伏期提前而放松状态下P300的潜伏期推迟。3、建立逃生决策模型,本文通过仿真模拟建立疏散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恐慌参数的概念,恐慌参数值越高表明恐慌程度越高。在不同的恐慌状态下行人表现出不同逃生行为。恐慌参数表明行人在逃生中的恐慌程度,研究表明恐慌程度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在相对一个适度的恐慌状态下能够积极有序的疏散并使逃生效率达到最佳。本文通过对以上三部分内容的系统研究,将行为决策与脑科学结合起来,用脑电波来测量不同的决策下脑电波的反应及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结果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从大脑机制出发来理解行为决策。博弈行为决策中通过对脑电信号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大脑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对不同区域所产生的影响。在逃生行为决策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使我们制定更佳的逃生策略,并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恐慌状态对脑电波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对下一步的相关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电脑随机盲法,将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7月纳入的9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于围
<正>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性猝死(SCD)、急性心力衰竭等恶性事件,从
目的评价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2015年上半年,对照组、干预组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良事
目的探讨ICU收治重症肺炎的预后影响因素,为重症肺炎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35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
<正>焦点解决护理(solution focused nursing,SFN)起源于后现代心理学中的焦点解决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SFA),澳大利亚护理学专家MCALLISTER[1]于2002年将SFA引入
领导者不仅是各行各业的导航员,更是现代化建设的领军人物。领导者素质的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我们日常工作的效率,从长远看还会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