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加快发展,国际银行业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并购浪潮。这些并购活动推动银行向着全能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了像花旗银行和东京三菱银行这样的一大批世界级的“金融航母”,对国际金融业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股并购浪潮的兴起之时正值中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之际,因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2006年12月11日后,我国银行业为期五年的入世过渡期结束,标志着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步入正面交锋、全方位比拼的新时代。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国际化竞争态势日益凸现。外资银行凭借其在资本实力、管理体系、营销策略、高端业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对中国银行业带来全方位冲击。与外资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严重不足。为了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否则就会在竞争处于被动,面临客户大量流失、市场份额递减的生存危机。在此情形下,如何尽快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有效整合内部资源而形成的支撑银行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形成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当前,注重竞争力建设是中国银行业应对全面开放形势、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头等要务。那么,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途径,才能迅速提高其竞争力呢?根据国际工商界公认的企业发展战略途径有两条:一是内部发展即创新积累,二是并购发展,两者具有互为依存的关系,在其共同作用下,推动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回顾世界银行发展史,可以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知名银行,不约而同采用了不断并购的方式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竞争实力,从而跻身世界大银行之列。国际大银行的并购成长经验,表明并购是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最迅捷的战略举措,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改革发展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应该选择并购重组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更是我国银行业迅速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文章选择了我国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这一论题,展开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思路,目的是为我国银行业当前的改革提供一种能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思路。文章的的逻辑思路是围绕一系列问题的解答而逐层推进的:在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后,我国银行业将直接面对国际银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然而我国银行业明显存在竞争力不足的弱点。因此文章认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那么,我们应该寻求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才能迅速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呢?文章在对有关并购理论和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回答了这一问题,认为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我国银行业通过并购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那么,通过并购能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呢?文章采用我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模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在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后,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的问题是应该怎样开展我国银行业的并购工作?文章由此进入了本文的核心部分,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思路,对我国银行业并购应该坚持的原则,并购模式选择,配套措施建设,以及并购风险控制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银行并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在这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银行业、银行并购的内涵以及并购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银行并购的理论研究做了概述,目的是为后文理解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发展和探讨我国银行业的并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总体上看,对银行并购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什么力量推动银行业并购,即动因问题;二是通过银行业的并购对银行本身和社会经济增加多少收益和福利,即效率问题。关于银行并购动因的理论研究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市场势力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效率理论、经营多元化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并购的动因做出了解释。关于银行并购效率的研究,经济学界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应用最为普遍的两种方法,即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第二部分: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和对我国的启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全球银行业发展历史中的三次并购浪潮,分析了各次并购浪潮的特点和发生的背景、促使全球银行业并购加剧的主要原因、以及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对全球金融业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对银行并购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认清了当前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从全球银行业的并购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并购是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最迅捷的方式。本文从中得到启示,提出了我国银行业亟需通过并购求发展的观点,认为并购不仅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最迅捷的战略选择。
第三部分:我国银行业亟需通过并购求发展。这部分内容是对前文得出我国银行业亟需通过并购求发展这一观点的深入阐释。文章首先运用我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模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得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不足这一重要结论。在对我国银行业的现实状况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并购不仅是我国银行业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并购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表现在:通过并购有利于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不良资产的处理能力;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强银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优化金融产业结构,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效率等。所以,我国银行业亟需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尽快提高我国银行的竞争力。最后,文章还对我国银行业并购实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评价和分析,目的是为下文探索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思路时,对这些问题加以全面考虑,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第四部分: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思路。本部分内容开始探讨我国银行业应该怎么样开展并购活动的问题。文章首先明确了我国银行业开展并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认为要保证并购重组的成功和实现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市场化运作、安全性等基本原则。在以上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文章对我国银行业并购应采取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在当前分业经营政策下,可以采取的模式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强分支机构的重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增强自身素质,在内部整合完成后,有选择地并购其他商业银行,组建国际化银行集团;推动新兴商业银行之间以及新兴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采取区域联合的办法,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与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并购重组;分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支行,合并农村信用社,组建地方型中型商业银行。随着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监管当局的立法与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时机成熟时,应该推进银行业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并购,组建我国的“金融超市”,结合西方国家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经验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认为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实施英国式的混业管理、分业经营的全能型模式,应该是我国的现实选择。随后,文章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并购所需要的配套措施。最后,文章还对银行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和并购目标的最终实现。
总体上看,本文的逻辑思路比较严密,论据比较充分。文章的主要特点:一是对当前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发展形势做了比较充分的认识,详细论述了我国银行业为什么亟需通过并购求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思路展开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二是在研究方法上,文章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概括和归纳,强调对事实的陈述和描绘,从中得出相关的结论;规范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托并购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必要性以及并购思路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