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小分子电致发光相比,聚合物电致发光由于制作工艺简单、器件效率高、可以制作柔性器件等优点,在彩色大屏幕平板显示技术方面有着更加潜在的商业前景,是当今国际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特别是聚烷基芴类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器件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聚烷基芴类聚合物发光材料的主要缺陷,从提高电子亲和能力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发光色纯度和热稳定性、设计开发新型聚烷基芴红色发光材料出发,设计合成了主链含方酸基团、马来酰胺基团、多取代苯基团、吡唑啉基团和 2-吡喃-4-烯-丙二腈基团四大类十三种新型聚烷基芴类共聚物电致发光材料,首次把它们作为发光主体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它们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及聚合物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主链含方酸、马来酰胺和 2-吡喃-4-烯-丙二腈基团的聚烷基芴类衍生物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和势,相应的电致发光器件获得了黄色和深红色发光。主链含多取代苯基团的聚合物有效地避免了聚烷基芴类材料易形成激基缔合物的缺陷,改善了聚烷基芴类发光材料的发光色纯度。而主链含吡唑啉基团的聚烷基芴衍生物则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量子产率。其器件的最大外量子产率达到 2.5%。这四类聚烷基芴共聚物材料都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