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管道阻火器系统的阻爆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介质防燃抑爆己成为学术界前沿课题。火焰在阻火单元内的淬熄过程涉及到流体流态转变、传热效应等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波纹管道阻火器系统内的阻爆过程进行了实验、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搭建了水平长直管可燃气体爆炸与阻爆实验系统。主要包括高精度的配气装置、传感器检测系统、数据采集装置。系统采用自主设计的火焰传感器,其自身响应时间为10 μS,可以有效识别高速火焰信号。系统静态配气的最高误差为0.1%、流量不低于1 m3/min,动态配气的最高误差为0.2%。(2)开展了丙烷、乙烯、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阻爆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虽然随着孔隙率的减小,阻火器前端火焰速度呈递增趋势,但其阻火性能却大大提高;随着阻火单元厚度的增加,阻火器前端火焰速度呈递减趋势,且阻火能力较强。建立了爆燃火焰在管道阻火器内传播与淬熄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火焰在阻火单元内的淬熄过程,结果表明淬熄长度随孔隙率的增加呈指数递增趋势。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了不同活性气体发生淬熄失效时的孔隙率、阻火单元厚度和管道长径比,提出了阻火器前端爆炸压力、阻火速度随孔隙率、阻火单元厚度变化的规律。(3)开展了丙烷、乙烯、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阻爆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丙烷、乙烯-空气的最小阻爆轰速度约为0.94VCJ,氢气-空气的最小阻爆轰速度约为0.97Vca。建立了爆轰波在管道阻火器内传播与淬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NND差分格式进行求解。研究了爆轰波在阻火单元内的解耦过程及淬熄规律,结果表明淬熄长度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加,成二次函数关系。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了不同活性气体发生淬熄失效时的孔隙率和阻火单元厚度值,提出了阻火器前端爆轰压力随孔隙率、阻火单元厚度变化的规律。当爆轰波在阻火单元内传播时,随着孔隙率减小,压力衰减程度较高,随着阻火单元厚度增加,压力峰值不断减小,这些都会增强对爆轰波的抑制作用。(4)揭示了火焰速度与前端爆炸压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以火焰速度与前端爆炸压力为特征的火焰传播能量对阻火性能的影响机制。从传热学理论出发,结合实验数据,推导出了爆燃与爆轰安全阻火速度计算式,为工业装置阻火器的设计和选型提供简便有效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高压输电线路一般采用分相操作的断路器。断路器的三相不一致运行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为防止因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导致的断路器误动或拒动事故,断路器应采用本体三相位
通过慢应变拉伸试验,获取了不同应变速率、极化电位、氧、pH值,人工时效下LC9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SCC)敏感性数据;并探讨了上述各因素对LC9铝合金应力腐蚀敏感
本文结合作者在高等教育方面的长期实践,探讨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就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要坚
校门口的亲子话语并非基于家庭伦理的原生态的对话,而是一种建基在学校教育规训体系之中的理智性交谈。这些话语成为研究对象,从这些话语揭示当下教育的实况,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对话语类型、语言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它们基本都以文化学、教育学、和文学学等学科作为讨论的主要方面。而关于亲子话语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关文章仅集中于期刊类文献。关于亲子话语的分类、基本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也
我公司的6 kV开关所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直运行至今.其高压系统主母线为单母线分段式,分为6kVⅠ段和6 kVⅡ段,正常情况下,联络断路器处于断开位置,两段母线分段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