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IAT的自尊双重结构的验证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隐自尊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吸引着诸多研究者的关注ǒ在诸多测量内隐自尊的方法中,应用了反应时原理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IAT是一种完美的内隐测量方法ǒ最新的研究表明内隐联想测验尚存在以下问题: IAT效应有可能主要在概念词标签的态度驱动下生成,而不是在刺激词的态度驱动下生成;设置的非目标概念词起着效度增量的干扰影响,扩大了IAT的测量效应值;概念类别中刺激词的选取要实现该词只能做出一种明确归类,任何类别间的语义重叠都可能混淆IAT效应ǒ本文在梳理了前人有关内隐自尊这一领域的相关文献后,针对内隐联想测验法(IAT)测量内隐自尊的不足,采用更为准确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法(SC-IAT),去除了非特定他人概念类别词的效度增量影响,在自我概念词的设置上采用了不存在语义混淆的个人化刺激词ǒ整个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研究一:编制了测量内隐自尊的个人化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程序,选取110名大学生被试上,探讨了内隐自尊和被试自我报告的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自尊的双重成分结构模型;研究二:进一步探讨了自尊的双重成分对个体情感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研究三:创设了五种不同的反馈情境,考察自尊的双重成分在不同的反馈下的变化情况ǒ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下,内隐自尊效应显著;自尊的双重成分结构模型优于单结构模型;内隐自尊水平调节其和情感幸福感的关系;外显自尊水平调节内隐自尊和情感幸福感的关系;外显自尊对内隐自尊具有保护作用;内隐自尊存在补偿作用ǒ
其他文献
期刊
再完美和富有价值的课程计划如果被束之高阁、没有实施,其结果也只能是零,课程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作为理解和评定课程改革的焦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