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近期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根据性别不同,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别给予编号,其中奇数编号者给予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组成微创手术组共31例,其中偶数编号者行传统后正中入路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组成传统手术组共31例。监测术前1天,术后1、3、5、7天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含量;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椎旁肌的肌电图变化。监测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2例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微创手术组11例失访,传统手术组失访9例。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3、5、7天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含量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ODI评分治疗结果方面,两组在随访各时间段分别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方面,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监测椎旁肌静息时,微创组出现异常波患者数分别是6、4、2,传统组22例均出现异常波,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下地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均低于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均无内固定失败病例,如折断、折弯等。结论经椎旁肌间隙人路避免了对椎旁肌的剥离,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减小了椎旁软组织的损伤,保护了多裂肌的神经支配,明显降低了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的退变和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改善了临床疗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微创手术提供依据,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