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展的也是重要的文化事项。自2011年6月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让“非遗”具有了法制化。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构成。和其他非遗文化一样,民间舞蹈传承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一种情怀、一段故事、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一颗一颗闪亮的星,组成了中华名族璀璨的文化银河。作为山西诸多秧歌种类的重要构成之一,原平凤秧歌体现了山西秧歌戏中歌、舞、戏、音乐等多位一体的特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流传于山西省原平市北贾村的民间舞蹈凤秧歌为例,立足于山西原平凤秧歌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山西原平凤秧歌的研究背景,其形成、发展是适合当地的自然、历史和本地民间舞蹈影响的结果。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当前凤秧歌传承发展路径不畅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明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当地的人们不仅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向外延伸,而且他们对凤秧歌的喜爱程度也开始改变,凤秧歌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除此之外,凤秧歌本身舞蹈语言的单一性,道具的限制性,创新意识的滞后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凤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山西原平凤秧歌的舞蹈艺术形态,主要从服饰、角色、道具、音乐、舞蹈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传统凤秧歌舞蹈“摆”和“甩”的舞蹈动作特征,通过结合山西民间舞蹈“提?拧”、“扭摆甩”、“颤颠跳”等风格特征,改变传统凤秧歌单一重复的舞蹈语汇,编创出了具有山西风格特征的凤秧歌舞蹈组合,为提高凤秧歌舞蹈质量,推动山西原平凤秧歌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第四部分针对其发展面临的困境,总结探索出山西原平凤秧歌传承与发展的方法路径,使山西原平凤秧歌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