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焙烧加压浸出转炉钒渣提钒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广泛地应用于钢铁工业、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备丰富,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地区和河北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经高炉冶炼成含钒铁水,再经转炉吹炼氧化得到的转炉钒渣是湿法冶金提钒的主要原料。以氯化钠为添加剂的钠化焙烧-浸出提钒工艺是从转炉钒渣中提钒的传统方法之一,其主要的原理就是破坏含钒尖晶石的结构,将V(Ⅲ)进一步氧化成V(Ⅳ)或者V(Ⅴ),并使之浸出到溶液。然而,传统的钠化焙烧-浸出提钒工艺在焙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添加剂,并且产生HC1、C12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一些改进的提钒工艺如钙化焙烧、复盐焙烧以及氧化焙烧等存在着生产流程复杂、金属回收率低和反应速率慢等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效、环保型提钒技术,对提升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无焙烧直接加压酸浸转炉钒渣的技术提钒,针对加压酸浸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热力学分析、探索了直接酸浸提钒过程的机理、优化了浸出提钒的工艺及研究了加压浸出提钒过程动力学,同时基于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了放大探索。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采用XRD、SEM、BSE-EDS以及EPMA等技术对转炉钒渣进行了物相表征,基于高压DSC技术对加压酸浸转炉钒渣提钒过程进行了热分析。转炉钒渣的主要物相为含钒尖晶石相、铁橄榄石相以及钛铁矿相。高压DSC热分析曲线表明:加压酸浸转炉钒渣的反应过程属于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峰在90~170 ℃之间形成,且DSC曲线在135 ℃左右出现反应最高吸热峰。其次,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绘制了 25、50、100、150 ℃升温条件下的S-H2O 系、V-S-H2O 系、Fe-S-H2O 系、Mn-S-H2O 系、Cr-S-H2O 系以及 Ti-S-H2O系电位-pH图,对加压酸浸转炉钒渣提钒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加压酸浸转炉钒渣技术能够使钒浸出到溶液中,当溶液pH<2时,体系内可能存在的可溶性含钒离子有V3+、VO2+以及VO2+等三种形态,但由于浸出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升高,V3+在浸出过程中可能会被氧化,浸出液中的钒应以VO2+或VO2+的形式存在,且这些含钒离子可能与SO42-或HSO4-共存。酸浸过程中,钒渣中的铁、锰以及铬等有价金属元素会在浸出液中富集,而钛会以TiO2的形式在浸出渣中富集。第三,对比了常压酸浸提钒过程与加压酸浸提钒过程,探索了直接酸浸提钒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常压酸浸过程不能破坏钒渣中的含钒尖晶石结构,导致钒元素无法从尖晶石的晶格结构中释放,无法实现钒的高效浸出;在加压酸浸过程中,转炉钒渣中的含钒尖晶石相会在硫酸浸出体系中发生转化,铁橄榄石相、钛铁矿相也会发生分解。当钒渣中主要物相结构被破坏后,钒、铁、锰及铬等元素被浸出到溶液中,浸出渣中的主要物相为TiO2、SiO2、FeTiO3和Fe3O4。直接酸浸提钒过程的机理表明:酸浸提钒过程必须要破坏转炉钒渣中的含钒尖晶石结构,才可使钒渣中的钒浸出到溶液中。第四,考察氧气压力、浸出温度、初始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钒渣粒度以及搅拌转速等因素对加压酸浸提钒过程的影响,优化了加压酸浸提钒技术应用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入氧气可促进提钒反应过程,但从工艺应用的角度,加压酸浸过程无须额外通氧,可仅靠反应釜内产生的压力即可进行反应。在实验室范围内,加压酸浸提钒实验结果表明:钒的浸出率可达96.88%,适宜技术推广的实验条件可通过减少浸出时间、降低液固比、使用低浓度硫酸浸出而得到。在浸出温度为140 ℃、浸出时间为30 min、初始酸浓度为150 g/L、液固比为8:1 mL/g、搅拌转速400 rpm、钒渣颗粒粒度为75 μm以下时,钒的浸出率可达88.96%,锰的浸出率80.68%,铁的浸出率88.68%,铬浸出率92.35%,渣中Ti02的含量为26.06%。第五,研究了加压酸浸提钒过程动力学,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加压酸浸提钒过程动力学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界面化学反应是整个动力学的控制步骤。加压浸出提钒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47.69 kJ/mol,酸度级数0.48,其对比常压酸浸提钒过程的表观活化能77.65 kJ/mol、微波350 ℃焙烧-常压酸浸提钒过程的表观活化能66.68 kJ/mol低。无焙烧加压酸浸转炉钒渣提钒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式可表达为:1-(1-x)1/3 =0.0114×r0-2×CH2SO40.48 ×PO20.44×exp(-47690/RT)第六,采用100L加压反应釜进行无焙烧加压酸浸提钒放大探索。结果表明:无焙烧加压酸浸转炉钒渣提钒技术具有放大可能性,放大实验的研究结果符合浸出渣中钒含量小于2.26%时,钒浸出率大于90%的放大规律。放大试验研究过程中,在钒渣粒度小于75 μm、搅拌转速为300 rpm、酸浸体系液固比为8:1 L/kg、反应90 min、浸出温度为150 ℃、初始酸浓度高于250 g/L时,钒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采用两段酸浸提钒工艺,能够降低酸浸提钒过程的液固比、减少耗酸量,实现钒的多级循环富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YKL-40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58例肝细胞癌患
本文从金话筒奖获奖人员构成特点、金话筒奖学术研究以及媒体呈现三方面对金话筒奖二十年的发展做出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金话筒主持人的品牌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严把知名度考核,
<正>【目的】:观察虫草素对T淋巴细胞分化和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MACS细胞分离系统分离纯化CD4+T细胞,利用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与纯化的C
会议
针对改进SNIP算法在低能端和高能段的本底扣除效果欠佳的特点,采用扩大变化宽度的SNIP算法对γ谱数据进行平滑滤波、寻峰处理,其次对峰区的γ能谱进行高斯拟合,从而确定SNIP
交通拥堵、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污染排放是城市交通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运行状态分析系统为拥堵点筛查、拥堵原因分析、交通拥堵预报、交通拥堵治
<正>塑造整零之间的"生态关系"探讨整车和零部件之间的关系,现在比较时尚的是"生态关系"。过去整车和零部件是依靠关系,或是相依关系,甚至还存在一种买卖关系。整车是买,零部
<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实验教学也是常态教学,是日常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本文将以文献[1]中实验7"数值转换机"为例,谈谈实验教学中的
目的:为说明"治未病"的意义体现在糖尿病病程的各个阶段,并且中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应贯彻糖尿病病程的始终。方法:解读古代文献,总结现代研究。结论:在糖尿病治疗中,"治
<正>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的且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部疾病,目前认为尚无特效疗法。自1937年世界首例报道[1]后,美国、英国、法国、东南亚相继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