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卷叶蛛科的分类学修订(蛛形纲:蜘蛛目)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卷叶蛛科Dictynidae隶属于蜘蛛目Araneae,后纺亚目Opisthothelae,新蛛下目Araneomorphae,复杂生殖器类Entelegynae,胫节外侧突分支(RTA Clade),卷叶蛛总科Dictynoidae。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的各个大洲,目前全世界已知52属470种,中国已知14属62种,是蜘蛛目的一个小科。从演化与系统发育角度看,卷叶蛛是蜘蛛从地下到地面、再到空中结网或游猎进化中间过渡类群。卷叶蛛的栖息地分布类型多样,包括海滨潮间带(琼叶蛛属Qiongdictyna)、淡水水下(水蛛Argyroneta aquatica)、天然洞穴(布朗蛛属Brommella和洞叶蛛属Cicurina)甚至荒漠盐碱地(带蛛属Devade)等极端环境均可见其身影,这在科级类群中是少见的,是进行蜘蛛目系统演化不可或缺的类群,同时也是进行耐低氧、耐盐、耐黑暗等各种适应性研究的理想材料,因此卷叶蛛分类学的基础研究将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卷叶蛛个体较小,数量偏少以及采集难度高原因,世界范围内对于卷叶蛛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其它类群,大范围的修订工作相对较少,仅见对北美、新西兰和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对于卷叶蛛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早期又均为国外学者研究,存在文中附图不清、描述简单以及模式标本难以查看等问题,给后来的学者带来了极大困难。卷叶蛛科具有众多同物异名、鉴定错误等分类学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本文通过大量标本采集、借阅了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保存的标本,对中国的卷叶蛛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和多样性补充。总论部分对卷叶蛛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形态特征、生物学以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概述和总结。依据现有文献,通过外部形态及外生殖器特征比较,对卷叶蛛的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进行了探讨,赞同卷叶蛛科隶属于RTA分支类,但不认同卷叶蛛总科与暗蛛总科的划分,这两个总科所包括的类群同属于一个分支——暗蛛类(Amaurobioids),认同Griswold et al.(2005)的分析结果。然而有关这一类群所包含的各科间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各论部分对中国卷叶蛛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学研究。共记述卷叶蛛18属155种:其中包括4个新属(滇叶蛛属Diandictyna gen.nov.;琼叶蛛属Qiongdictyna gen.nov.;近隐蔽蛛属Sublathys gen.nov.和藏叶蛛属Zangdictyna gen.nov.)、1个中国新记录属(毛隐蛛属Tricholathys Chamberlin&Ivie,1935)、79种新种、3种中国新纪录种(温和卷叶蛛Dictyna mitis Thorell,1875;阿尔隐蔽蛛Lathys alberta Gertsch,1946和余毛隐蛛Tricholathys relicta Ovtchinnikov,2001),恢复5种分类地位(且末带蛛Devade qiemuensis(Hu&Wu,1989)stat.rev.;拉萨卷叶蛛Dictyna lhasana Hu,2001 stat.rev.;温和卷叶蛛Dictyna mitis Thorell,1875 stat.rev.;囊谦卷叶蛛Dictyna nangquianensis Hu,2001 stat.rev.和王氏卷叶蛛Dictyna wangi Song&Zhou,1986 stat.rev.),指出2种错误鉴定(近黑婀蛛Argenna subnigra(O.Pickard-Cambridge,1861)和黄黑卷叶蛛Nigma flavescens(Walckenaer,1830))、7组异名和11个新组合,首次记述2种蜘蛛雌性(脉纹阿卷叶蛛Ajmonia nervifera(Yin et al.,2012)comb.nov.和麻江洞叶蛛Cicurina majiangensis Li,2017)和6种蜘蛛雄性(离布朗蛛Brommella sejuncta Li,2017;凤振布朗蛛Brommella wangfengcheni Li,2017;打猫洞叶蛛Cicurina damaoensis Li,2017;祖伟洞叶蛛Cicurina zhazuweii Li,2017;黄足苏蛛Sudesna flavipes(Hu,2001)和林芝苏蛛Sudesna linzhiensis(Hu,2001)comb.nov.)。此外,依据形态特征建立了15个种组。共提供了124幅外生殖器手绘图版和159幅外形与外生殖器照片图版。本文是进行中国区系蜘蛛目分类学修订的一部分,为蜘蛛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进行全世界范围的卷叶蛛的修订工作提供中国区系的详细资料,为利用中国区系的卷叶蛛进行应用研究奠定坚实的分类学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东北地区的针阔混交林,属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山系典型的森林植被区,与相同纬度的其他森林地区相比,针阔混交林地区拥有更多典型物种,并且物种多样性丰富,是研究森林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地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改变,随之造成群落内物种相互作用,尤其是邻域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变化。生态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识到物种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在维持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一功能性状在不
近年来,非接触式和接触式的智能感知设备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基于智能感知技术的行为识别研究也得到了深入发展。非接触式智能感知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和无线设备,然而基于摄像头等非接触感知技术面临设备成本高昂,易受光照条件影响和具有较高的计算能耗等问题;基于声音和wifi等非接触感知技术面临易受其他同类信号干扰和多径效应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其大规模普及和应用。接触式智能感知技术主要基于可穿戴设备实现,
目的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限制于目前的治疗措施的有效性,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患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及不良预后。本研究从体内、体外实验等方面探索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从SD大鼠股骨和胫骨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在显微镜下观察所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
近年来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数逐年上升,放疗作为治疗癌症的三大有效手段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理想目标是在保证病灶靶区剂量充分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影响。几十年来,放射治疗也一直以此为目标逐步发展,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调强放疗技术(IMRT)到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和自适应放疗技术(ART)。虽然放疗技术发展迅猛,但放疗的疗效仍不是十分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分布范围广、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板栗产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产区的主导产业;但在生产中存在空苞多、粒小、产量低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丰富育种目标,创制板栗新种质。在板栗现有育种研究中主要通过实生、芽变选育良种,杂交育种也有涉猎,而更加简便、经济的物理和化学诱变等方法甚少。鉴于此,本研究以燕山
硅基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适中的充放电平台以及丰富的储量成为最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稳定性是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应用的瓶颈。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导电性改进,控制体积膨胀和改进固体电解质界面这三方面来改进材料,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的改进主要是从电化学的角度进行出发,忽略了硅基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本征化学反应。本文综述了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课题组近年来在硅基负极与电解液本征化
《四库全书总目》明小说家类提要123则,主要以权威性小说书目的形式为学界接受。由于“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史自鲁迅始”等观点的影响,《总目》小说家类提要的小说史研究价值,及其小说史早期形态的属性,并未得到重视和发掘。为此,《总目》明小说家类提要研究,理应在“还原”和“辨证”中,经过从小说目录学本位到明代小说史身份的转型过程。作为目录的《总目》,需要将书籍分门别类并逐一进行门类归属判定。从“小说辨
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能力本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其在遇到心理应激、心理困扰或心理压力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自助。我们认为,心理自助是积极的内在自我,是个体根据自身心理发展需要,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整合内外资源进行积极调控、积极适应和积极提升,以维护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促进心理成长的内在机制或积极品质。而把
发光材料在荧光探针、生物成像、光电器件、智能响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发光材料在聚集态或高浓度下会出现严重的聚集诱导淬灭(ACQ)现象,严重阻碍了此类材料在固态条件下的应用。本论文致力于合成不同类型的氮杂环发光材料,通过调控分子结构,特别是氮杂环的电荷状态,从而改变其聚集诱导发光(AIE)行为,并将其应用于机械力致变色、温度传感、有机电致发光(OLEDs)、微量无机物识别和检测等领域。此外
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 Wanger)为山茱萸科梾木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具有较大的产业化开发前景。其一直处于野生或半人工栽培状态,有关全国分布区范围内种质资源收集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分子水平上果实发育及脂肪酸积累等缺乏系统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光皮树遗传改良和产业化进程。本研究从全国8个省区的60个县(区)调查收集了光皮树优树种质516份,并建立了种质资源库,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