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工艺中煤与除尘泥混合喷吹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ixi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喷煤技术是冶金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众多炼铁生产工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预见喷煤技术势必将继续发展,所以关于煤粉稳定输送问题仍然是冶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除尘泥,这些除尘泥大多属于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而随着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加强对除尘泥的资源综合利用显得尤为迫切。由于除尘泥与煤粉同属细小粉体,课题提出在炼铁工艺中将煤粉与除尘泥混合喷吹,从而实现除尘泥的综合利用,为除尘泥的利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研究通过对典型钢铁企业煤粉与除尘泥的成分、物性分析和粉体的流动性、喷流性、可磨性与着火点等指标的研究,分析煤与除尘泥混合喷吹的可行性,并给出适宜的混合比例,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对研究用的粉体的物性分析可知,无烟煤A1的固定碳含量最高(77.72%)。烟煤B的挥发分最高(30.65%),固定碳含量最低。除尘泥TFe含量相对较高,可达52.29%,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无烟煤A1粒径-74μm的比例最大为79.68%,其次是烟煤B为74.02%,无烟煤A2为73.26%。与煤粉相比,除尘泥S粒径较细,-74μm比例达93.19%;同时,除尘泥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合理的粒级分布为实现煤粉与除尘泥混合喷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题对典型钢铁企业喷吹用煤粉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当Carr流动性指数F(index)介于45~52之间仍能够满足生产要求,所以后续的工作也将这一标准作为研究参考。由Carr流动性测试结果可知,单种粉体的流动性与粉体的基本物性有关。对于混合煤粉,二元混合粉体流动性具有一定的趋中性,即流动性介于两种单一粉体之间。通过对比上述标准认为混煤比例为A2∶B=3∶7时,混合煤粉的流动性最好,流动性指数F(index)=48。同样,研究表明除尘泥具有改善煤粉流动性的作用,综合上述结果,基于煤粉流动性与喷流性、可磨性与着火点指标的考量以及除尘泥的综合利用,研究认为,合适的混煤比例为:A2∶B=7∶3+10%of S。
  3、关于煤粉的喷流性指数,结果表明:除尘泥的喷流性最强,B次之,A1、A2较上述两种粉体喷流性要弱,其中A2喷流性最弱。混合煤粉的喷流性呈趋中性,更趋向于占比例更大的粉体的喷流性。无论单煤、混煤,所测煤粉的喷流性均属于强喷流性粉体,尤其是除尘泥,其喷流性指数可达77,而Carr喷流性指数要求粉体喷流性应小于70,但通过对现场用煤粉喷流性进行的测试结果可知,当Fl(index)介于71~79之间,仍然满足生产要求。综上可知:A2∶B=7∶3+10%of S混合比例的喷流性指数相对较低,其Fl(index)=74。
  4、煤的可磨性通常由哈氏可磨性指数来表征,哈氏可磨性指数越大,煤的可磨性越好。煤的可磨性与其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水分含量较高可能会导致其可磨性指数偏低。随着煤中灰分增高,其可磨性越好。
  5、单一煤粉中无烟煤A1的着火点最高为393℃,A2次之为376℃,烟煤B的着火点最低为300℃。一般烟煤的着火点低于无烟煤,由于烟煤的挥发分较无烟煤高,煤的着火点随挥发分的增高而降低。混合煤粉的着火点具有一定的趋中性,混合煤粉的着火点介于两种煤的着火点之间,且随着无烟煤配比的增大,混合煤粉的着火点升高。无论单种煤粉和混合煤粉在配加除尘泥后,混合粉体的着火点基本呈升高趋势。高炉要求喷吹用煤粉着火点在350℃~400℃之间,从研究结果来看,在配加10%除尘泥的范围内,着火点基本满足喷吹用煤粉要求。
  综合对煤粉与除尘泥及其混合粉体的成分、基础物性、流动性与喷流性、可磨性与着火点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最适宜的煤泥混合比例:A2∶B=7∶3+10%of S。此时既能够保证粉体的稳定输出,又能够实现除尘泥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为除尘泥的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氧化铝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我国铝土矿品位的持续走低,传统拜耳法过程处理低品位铝土矿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开发高效低耗生产氧化铝的新流程和新工艺,已然成为中国氧化铝工业必须解决的头等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新近提出的钙铁榴石一步碱热法处理低品位铝土矿新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分析纯试剂模拟铝土矿溶出时的脱硅反应体系,利用XRF、XRD、SEM-EDS等多种现代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活性铁酸钠的合成过程,CaO-Na2O-Al2O3-H2O系、CaO-Na2O-Al2O3-SiO2-H2O系和铝土矿实际溶出体
金、银作为贵金属,是制作首饰和钱币的重要原料,也是国家的重要的储备物资。随着科学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银的广泛应用和消耗量的增加,进而会产生大量含金银物料的废弃件。其中,废旧金银镀件是一种重要产出物,其金银的含量远高于自然界中矿的金银含量,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目前浸出金银的方法主要有氰化法、氯化法、硫代硫酸盐法、碘化法等。氰化法由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已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硫代硫酸盐作为一种绿色的浸出试剂,浸出速度快,毒性小,操作简单,是有望取代氰化法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论文以某企业的废旧金
不锈钢渣是不锈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渣中非稳定相中的铬在自然环境中会被氧化成剧毒的水溶性Cr6+,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限制了不锈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尖晶石相是不锈钢渣中铬的稳定相,也是不锈钢渣改质的目标物相。尖晶石晶体的发育状况及晶粒尺寸对不锈钢渣中铬的稳定化效率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均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报道的不锈钢渣改质方法均无法形成满足工业选矿条件的大尺寸尖晶石,一方面影响了铬稳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尖晶石与其他物相的高效分离也难以实现。
  本研究借鉴铬铁矿地质成矿原
近年来随着射线装置和核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单一的屏蔽材料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防护设备的要求。铅等传统材料一直比较昂贵,且铅有毒,因此研究成本低廉、屏蔽性能良好且无毒环保的新型屏蔽材料越来越成为一项有意义的课题方向。热镀锌渣中的锌含量丰富,而很多含锌屏蔽材料相关的研究证明锌元素的γ射线屏蔽性能较好,又锌渣价廉易取、来源广泛且无毒无害,因此热镀锌渣制备的γ射线屏蔽材料很大可能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热镀锌渣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在镀锌渣可行性模拟过程中,用WinXCO
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铁的迅猛发展,必然需要更高品质的重轨钢,要求重轨钢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从而增加重轨钢的服役年限,提高其使用寿命。因此,对重轨钢中含氧化铝类脆性夹杂物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炼渣会对钢中夹杂物产生显著的影响,国内外关于高碱度、高氧化铝精炼渣的使用已经得到广泛采用,但夹杂物的目标成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本课题在工业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金相显微镜、SEM-EDS能谱分析对重轨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在MoSi2炉上开展渣-钢
硅膜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半导体、电子、锂离子电池、医学、尤其太阳能电池领域均有应用。然而传统硅膜制备方法是以有机硅为原料,存储存在安全隐患,且硅膜制备设备要求严格,成本高。因此廉价、致密的晶体硅膜的制备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本论文以廉价的石墨棒和石墨片分别作阳极和阴极,熔融氯化钙做电解质,分散在氯化钙中的纳米二氧化硅做硅源,采用熔盐电化学还原法制备硅膜。通过研究纯石墨片阴极和镀银石墨片阴极进行硅膜沉积,采用SEM、EDS和XRD等对产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以纯石墨片为衬底,870℃下,纳米二氧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烟气脱硫工艺备受关注,而烟气脱硫副产物硫酸钙的利用直接关系到脱硫工艺的选择和清洁化生产。硫酸钙的溶解和再结晶行为直接影响到其晶体结构和形态变化,不仅关系到硫酸钙的应用领域,而且还影响到溶液体系下硫酸钙的固液分离难度。因此,系统研究溶液体系下硫酸钙的溶解和再结晶行为对于合理控制硫酸钙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量子化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溶液体系下晶体的生长行为成为一种可能。本文借助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构建了晶面-溶液双层结
金属铜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空航天、电气化、军事工业等领域,这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在常见的金属中铜的导电性能是较强的。但是金属铜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金属铜及其合金的强度较低,并且耐磨性较差,耐高温性能较差,这些缺点导致金属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大限制,在很多特殊领域都难以应用。因此针对以上金属铜出现的问题,科研方向主要是在保证铜合金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幅度地提高铜合金材料的强度,这其中复合强化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尽最大可能保留铜合金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能够增强
FINEX炼铁工艺是一种典型的非高炉炼铁技术,该工艺的一大特点是大喷煤操作,风口喷煤有利于调整炉温,提高生产率。由于烟煤、无烟煤自身物性的不同,在爆炸性、燃烧性方面有一些差异,从而大喷煤操作存在合理混煤的问题。FINEX工艺另一大特点是全氧喷吹。全氧喷吹条件下,煤粉的爆炸性就是首先要关注的一个要点。除尘泥是钢铁生产中产生的含铁粉尘,这些粉尘中的Fe、C元素为可回收资源,随着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重视,加强对这部分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以某钢铁公司提供的三种喷吹煤粉和一种除尘泥为原料,对单
摘 要: 惯性是社会普遍“固有的力”,它植根于社会稳固的生产和再生产结构,致使社会“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社会惯性主要表现为外力改变社会现有状态的难易程度,亦即社会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力。资本惯性源于资本自我增殖的运动本能,这一没有限度的运动是资本确立超时空资本主义实践惯性的过程,它在空间上表现为自我扩张,在时间上表现为自我永恒化。资本惯性是围绕生产惯性的核心指令,通过制度惯性、意识形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