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社会道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就社会转型期间的文学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道德观念进行了分析。并认为王朔小说以游戏方式解构伦理道德的背后掩藏着一种经验论的个体性策略,实际上表现了市民阶层的一种功利主义的伦理态度。贾平凹的《废都》描绘了转型期传统士大夫式人文知识分子的道德沉沦。而士人们道德观念上的迷茫也标志着人们对道德重建的思考重新开始。张承志始终高扬着道德理想主义的大旗。他的《心灵史》为人们指出了一条皈依信仰的道德重建之路。在《白鹿原》里,陈忠实试图返回道德本位,以“白鹿精魂”重构民族精神。这样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新保守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