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基于CNCC队列和SEER数据库的中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策略及预后比较研究背景:外科治疗策略可能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预后改善的间接证据。但目前中美两国缺乏基于人群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比较中美两国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人群在临床病理,治疗策略和生存率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估不同时间段,中美之间患者的治疗策略和生存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7年美国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CNCC队列和SEER数据库的中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策略及预后比较研究背景:外科治疗策略可能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预后改善的间接证据。但目前中美两国缺乏基于人群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比较中美两国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人群在临床病理,治疗策略和生存率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估不同时间段,中美之间患者的治疗策略和生存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7年美国SEER数据库和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hinese National Cancer Center,CNCC队列)诊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国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2010-2017年美国SEER数据库的7072例和CNCC队列中的1286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信息。基于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的研究发现,美国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明显高于中国患者,且大于60岁的患者比例更高。美国患者右半结肠癌比例更高(40.6%vs 25%),直肠癌患者比例更低(19.8%vs 34.5%)。中国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肝转移灶切除的比例更高,而美国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比例更高。但在过去的10年中,中美两国只接受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比例逐年下降。中美两国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逐年提高。基于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的研究发现,美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26.70%,而中国患者为34.33%。在对混杂因素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中美两国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8.95%vs 43.96%,P=0.237)。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的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尽管两国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上的差异,但在校正预后的混杂因素后,两国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第二部分: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研究背景:转移器官的数目、转移扩散的模式、原发肿瘤的位置、分子标志物以及肿瘤的分子亚型都会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临床上暂无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模型。研究目的:探究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建立生存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2017年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建模组和验证组。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行单因素分析。预后指标筛选采用多因素COX分析。利用选取的预后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患者1年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列线图的性能通过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在此基础之上,结合CNCC队列多维度的临床资料建立新的预测模型。结果:SEER数据库纳入5255例患者用于模型开发,CNCC队列纳入657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原发灶切除、CEA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通过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该列线图通过内部与外部验证,表明可以较好的预测患者的生存结局。对于CNCC队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RAS、BRAF基因状态、原发灶切除、肝外转移、AJCCT分期、确诊时CEA、CA199、白蛋白水平,肝转移灶接受局部治疗,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是影响原发灶无症状、转移灶不可切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新的列线图 C-index=0.772。1 年和 3 年 AUC 分别为 0.886、0.853。结论:基于SEER和CNCC队列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转移灶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尽管基于CNCC队列的模型预测能力更强,但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来验证该模型。
其他文献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动物的烈性传染性病毒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其病原体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PPR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出的必须报告疫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目前PPR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主要依靠疫苗接种
禽腺病毒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养禽业发展的传染病病原,自2015年以来在我国大面积流行,其主要引起禽类肝炎、心包积液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禽腺病毒垂直传播、隐性感染等传播特性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于我国养禽业存在的禽腺病毒感染不可轻视。本研究深入了解禽腺病毒不同血清型毒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建立可以覆盖所有血清型的禽腺病毒抗体监测方法,以期用于禽源活疫苗的外源病毒检验(鸡检查法),同时探索用于临床样本检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和食源性病原菌,对禽类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危害巨大。其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对鸡的致病性不同。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得沙门氏菌耐药水平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对我国多年代、多地区鸡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和耐药性的系统分析较少,因此研究我国鸡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有利于为我国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生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ecthyma,CE)又称羊口疮(Orf),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Contagious ecthyma virus,CEV)引起的一种羊接触性、嗜上皮性传染病。该病对羊的采食影响极大,导致患病羊衰弱甚至死亡。该病在世界各养羊国家均有流行,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经济效益。CE至今仍无特效治疗药,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理想手段,但目前国内尚无安全有效的商品化CEV疫苗
该文作者在前贤时杰的基础上,又修正、完善了一百多个进士的籍贯,几乎已把清代除旗籍外的全部进士都复原到县级。这是迄今为止对清代全国进士地理分布进行的省、府、县三级之最系统、最完整、最准确的统计,为清代进士最小时空分布——县/科年的动态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喜欢招收专业素质过硬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员工。因此,教育心理学不仅作为一门学科,更应该成为一种高校学生都应该有所了解或熟知的知识。基于此,本文作者概述了教育心理学在大学教育和课堂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并讨论了其在大学教育和课堂管理中该如何应用。
近几年,学术界对科举制度的千秋功过做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科举作为一项文官考试选拔制度本身所体现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及其历史作用,平了反、正了名。遗撼的是,在科举平反热中,也出现了一股否定"废科举"的思潮,有学人把"废科举"的决策定性为"失败的政策选择",并为此进行了一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10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迅速上升的趋势。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础治疗方法。虽然ADT直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其对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其背后可能的机制仍不清楚。前列腺癌在不同种族人群中表现出高度的基因
研究背景小耳畸形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疾病,影响着患者的器官功能,容貌及心理健康。自体软骨移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修复耳软骨缺损的方法,但存在着并发症较多,移植物供体缺乏的问题。软骨组织工程为其治疗带来新的途径。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方法是从生物体内获得少量具有成软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于生物材料,构建出可用于人体的软骨移植物。体外构建的软骨可应用于先天性小耳畸形及疾病、外伤等造成的软骨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肠道菌群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参与合成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已被证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且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后标记物。然而,肠道微生物组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具体特征以及与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仍有待系统研究。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基线期,针对201名受试者进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