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代谢理念下的生态乡村设计研究——以岳滋村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studi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化取得的进步举世共睹,然而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城镇化的一枝独秀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乡村做为中国二元化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地位应该和城镇同等重要。由于现阶段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的不完善,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方式普遍套用城市建设模式,但城市模式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与资源消耗的问题。这种模式受乡村的产业基础限制,存在着水土不服与不可持续性的问题。  因此,选择正确适宜的乡村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而生态乡村发展模式是众多备选方案中最具潜力的。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乡村绿色人居单元设计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乡村核心问题。  有别于传统的乡村设计,本文集合了产业生态学、生态建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通过资源代谢的视角,研究生态乡村的发展。全文主要分为五大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同时针对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简析国内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第二章首先对“三生一体”乡村绿色人居单元进行论述,过程中参考了生态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运用资源代谢分析,使城市与乡村的资源代谢进行类比,将乡村的资源代谢归纳为水、养分、能量三大系统,并明确生态技术是联系三者关系和构建生态乡村的关键,生态技术和基础设施可以相互结合共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第三章承接上一章节的内容,广泛研究生态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结合与应用,筛选出契合水、养分、能量三大资源代谢系统的生态一体化基础设施技术,为下一章的“三生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系统案例设计做准备。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甄选使用适宜的技术,将入选的技术工艺进行系统分类,制成利于直观表达的工具箱表格,对入选的技术选项核心数据作出基本的标明,并对工具箱表格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的基本使用方法进行说明。第四章主要是选取了一个具有北方传统农区代表性的乡村——岳滋村,对其资源代谢进行深入的调研,量化其水、能量、养分代谢数据,结合第二章的理念研究,应用第三章工具箱表格技术,设计更新岳滋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通过案例设计映证生态一体化技术与资源代谢分析的可行性。第五章节为结语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进行总结概括,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基于资源代谢视角的分析研究,将乡村人居空间的基础设施与生产、生活技术一体化的生态模式结合设计,是可以实现“三生一体”乡村可持续良性发展的,是能够胜任我国新农村建设的。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除一部分集中在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散落于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
中国传统村镇是我国一笔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传统“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下,通过相对较自然的方式适应当地气候的有机产物。在能源利用越来越紧迫的今天,具有
随着我国“大众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济南市兴建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伴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逐渐丰富、产业结构重大转型,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文化遗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它们的价值体现在历史、科学、艺术、社会的方方面面。山东菏泽定陶十里铺北堌堆遗
摘要:城市事件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事件不仅是城市活力的“指示器”,反过来,通过“制造事件”,也可以影响城市的发展,
铁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随着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发展,极具行业特征的第一代铁路逐渐淡出了人们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园作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区既是高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们的重要生活场所,优美、舒适的生活区公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存在大量建筑类型,同时也存在对各种建筑的多样命名形式。这些分类和命名,自古以来就有灵活融通的传统,其意义边界模糊。一座具体的园林建筑,常难以因循形式逻辑
当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区域上的加速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城镇体系的变化。城市群作为我国新时期
木构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西方国家木建筑现已发展成熟,虽然中国又有几千年的木构建筑历史,但由于期间木材资源短缺,使木建筑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停滞期,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