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是伴随着经济金融改革同步进行的,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资本管制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审视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在改革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管制政策进行调整,保持适度和有效的资本管制,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较为系统地从多个角度对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揣浅薄,尝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资本管制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我国资本管制的基本状况,分别就资本管制的概念、目标、类型以及管制的成本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主要评析了资本管制有效性的现有研究方法并构建了本文对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分析体系。本文在判断宏观经济有效性的框架下建立了资本管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并针对中国资本管制的政策目标,独立思考并构建了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分析体系,从资本管制对客观经济条件的适用性和基于政策目标的管制执行效率两个层次,提出了分析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具体方法。第三章依据前文构建的分析体系,对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应用经验分析方法,进行资本管制的适用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转轨经济时期的资本管制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入WTO后,短期内维持管制是必要而有效的,长远来看管制的有效性将不断减弱;综合应用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分析、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计量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基于政策目标的管制执行效率的统计研究,从本文选取的分析角度可以得出结论:94年汇率并轨,特别是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我国实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四章在分析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的动因和必要性,并对放松管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的角度来看,中国逐步放松管制都是必要的。在放松管制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主权经济(金融)的发展,并且应当慎重考虑并制定放松管制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