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石,其核心是石油安全。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依存度持续提高。面对竞争激烈、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市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纵观石油安全问题,既有对石油数量上的要求,又有对石油价格上的要求,还有对石油后续保障的要求。要实现我国的石油安全,不仅要重视国内情况,还要结合国际变化,要站在全球角度来审视和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定下全文的理论框架:首先分析了石油安全的内涵,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对足量获得、经济获得和安全保障三个层次共九个方面来探讨石油安全问题;然后分析石油安全的外延,即分析影响石油安全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接着通过对石油影响经济的机制分析,从石油对国民经济的密切产业关联和无法回避的价格传导,看出石油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中占据突出位置的地位。第二部分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对石油安全界定的九个方面入手,通过数据图表和国际比较,对我国的石油安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从国内看:我国石油天然禀赋较弱,且生产保障能力不高;国内的石油定价机制经历着从计划向市场变化的过程,目前仍需进一步完善;处于起步阶段的石油期货和严重不足的国家石油储备,使得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处于弱保障状态。从国际看我国的石油安全:我国的石油进口高度集中;运输保障能力差;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话语权缺失。综合起来说,我国的石油安全处于不容乐观的状态。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产生石油不安全现状的原因。首先,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对石油能源的刚性需求,使得石油能源供不应求,不能获得足量供应;其次,国内的石油定价机制未能真实反映供求,竞争不充分,我国又缺乏定价经验和风险规避手段,因此,我国石油的经济获得方面是不安全的;再次,石油安全保障体制也不完善也是造成我国石油不安全的因素之一。第四部分针对前一部分的原因分析进行对策分析。从供需角度看,增加供给能力和节约使用石油能源;从经济获得石油角度,主要是在更好地利用市场和政府的两种手段的基础上,建立石油期货,积极应对国际油价波动;从安全保障看,在国内要加快建立战略储备,在国际上要加强石油外交和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