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间,我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长久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存在极大的弊端,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依靠的是“以人为本”,所依靠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人”。人的发展和自由才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和作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这里的“人”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特质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发展上。本文在城乡一体化的理论背景下,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学者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尤其是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和阿玛蒂亚.森的人的可行能力概念,具体阐述了农民发展的涵义,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发展存在的问题,更为深入地探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强化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法律移植作为一个常用概念,现已成为研究法律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法律移植可概括为将某一国家、地区的法律移植到其他国家、地区,并产生预期效果的行为。法律移植从理论到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伴随而来的社会矛盾也日渐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群众的公民意识不断加强,单纯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公开政府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政府权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实际执行的不足以及配套制度的缺失等原因,政府信息公开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试图通过提出大量申请达到公开政府信息之外的目的,给行政机关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不但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也成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学位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钢集团)是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重钢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现有子公司27家,其中,全资子公司15家,控股子公司12家;现有在册职工27 319人,其中在岗职工26 828人。重钢集团党委下辖43个基层党委、573个党支部(总支)、党员人数14 025人,其中在岗职工党员9 022人。  重钢集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