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简称BAM),在我国的危害记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陕西等中西部省市,其传播速度快,几乎可以危害所有柑桔种(品种)类的果实,给我国柑桔产区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以柑桔大实蝇为研究对象,以其越冬生物学为研究中心,在室内不同温度下比较了幼虫的化蛹进度和羽化进度,在室外自然条件下比较了取食不同寄主的化蛹进度和蛹的越冬死亡率及羽化情况;并分别以老熟幼虫和蛹为起点,从不同温度、不同光周期和不同低温处理不同时间3个方面比较了幼虫的化蛹所需时间,明确了温度、光周期、低温处理时间对成虫羽化数量、羽化进度及羽化性比的影响,对了解柑桔大实蝇的越冬生物学、温度对其羽化的影响、柑桔大实蝇与滞育及其有效的防治控制具有现实价值。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在自然条件下,柑桔大实蝇的化蛹进度与寄主品种(种)关系密切,早熟温州蜜柑蛆果内幼虫的化蛹进度最快,中熟温州蜜柑蛆果内幼虫次之,而纽荷尔橙蛆果内幼虫的化蛹进度最慢;寄主品种(种)对幼虫的平均化蛹率无明显影响;取食纽荷尔橙的幼虫化蛹率随蛆果中幼虫密度的降低而提高;不同寄主中,越冬蛹的平均死亡率和成虫的平均羽化率均以纽荷尔橙为最高,分别为30.20%和33.19%。(2)在恒温条件下,柑桔大实蝇的化蛹进度随饲养温度的降低而加快,7℃低温能促进柑桔大实蝇幼虫的发育和化蛹,但相对高温(15℃)饲养条件能提高蛹的质量;前期、中期蛆果在7℃和11℃条件下所化蛹的羽化进度迟于15℃条件下所化蛹,后期蛆果在7℃条件下所化蛹的羽化进度早于11℃和15℃条件下所化蛹;不同时期蛆果以后期蛆果所化蛹在7℃条件下羽化率最高,为57.78%,且后期蛆果幼虫在不同温度下所化蛹的羽化雌性比例均大于60%。(3)在5个不同恒温和5个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探明,在5℃、15℃和25℃条件下,柑桔大实蝇老熟幼虫化蛹所需时间在不同光周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温度对柑桔大实蝇的羽化数量影响极为显著,光周期对其羽化数量无显著影响,二者交互作用对其羽化数量亦无显著影响:5℃恒温下柑桔大实蝇化蛹率近乎100%,但蛹不能羽化,10℃恒温下成虫羽化进度显著推迟,15℃恒温下平均羽化数量为最高,达55.20±2.9394头/重复,20℃和25℃恒温下羽化进度显著提前,但羽化数量显著降低,其中25℃恒温下羽化数量仅为1.40±0.5099头/重复;10℃恒温14:10和16:8光周期条件下,成虫羽化进度较其它光周期显著提前,15℃恒温8:16光周期条件下,成虫羽化进度较其它4个光周期显著提前;10℃不同光周期之间,16:8与12:12光周期条件下羽化数量差异显著。(4)在4个恒温条件下探明,同一天所化的蛹,在10℃条件下不能羽化,转置20℃后即可羽化,从10℃到25℃,随温度的升高成虫羽化进度提前,蛹历期从10℃的295.70±0.58d缩短至25℃的99.40±7.30d,蛹发育的最适温区为15℃至20℃。(5)在3个不同低温和3个不同处理时间下探明,除对照组(18℃)以外,不同处理组合间柑桔大实蝇的羽化进度几无差异,仅使柑桔大实蝇的羽化相对提前;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羽化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几乎一致;不同低温结合相同处理时间后蛹的羽化率均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