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其病理分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而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更高,对化疗比较敏感,但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及复发。同时不同的病理类型肺癌治疗及预后也完全不一样。肿瘤分期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确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是NSCLC分期的关键步骤,因此有效诊断淋巴结转移对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18F-FDG PET/CT作为目前肿瘤分期、原发病灶性质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既可以有效显示肿瘤相关解剖学结构,又可以显示肿瘤病灶摄取葡萄糖代谢活性,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本文整理分析了术前首诊行PET/CT检查,术后手术病理确诊原发灶NSCLC的患者57例,总结18F-FDG PET/CT及血清学指标CEA、病理检测指标Ki-67对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意义评价,试图找到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及CEA、Ki-67指标对鉴别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清远市人民医院,均经胸腔镜辅助手术对原发灶切除及纵膈、肺门-叶间淋巴结清扫,术前经PET/CT检查,且有完整病理随访结果的NSCLC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学CEA肿瘤指标及术后原发肿瘤病灶病理检测Ki-67指标。对患者图像展开定量分析,测量肿瘤原发灶长径、SUVmax值、SUVmax/CT值。同时测量纵隔淋巴结的长短径、SUVmax、CT值、SUVmax/CT值以及SUVratio参数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间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原发灶长径、原发灶SUVmax值、原发灶CT值、原发灶SUVmax/CT值、血清学指标CEA和病理检测Ki-67指标。以及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短径、长径/短径、SUVmax、CT值、SUVmax/CT值、SUVratio参数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以上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诊断原发灶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阈值,以及针对单个纵隔淋巴结判断是否转移的阈值,计算曲线下面积,并测出其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患者间比较结果显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的性别(男女)、年龄、病理类型、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的原发灶长径SUVmax、SUVmax/CT值、血清学CEA和病理检测Ki-67指标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原发灶长径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为1.8,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95%CI:0.608~0.848,P<0.05)。原发灶SUVmax、SUVmax/CT值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SUVmax最佳阈值分别为7.6和0.18,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95%CI:0.578~0.825,P<0.05)和0.717(95%CI:0.582~0.828,P<0.05)。血清学指标CEA、病理检测Ki-67指标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分别为6和20,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95%CI:0.552~0.805,P<0.05)和0.667(95%CI:0.530~0.786,P<0.05)。对于所有患者原发灶确诊为NSCLC患者,手术切除并全部获得病理的淋巴结,都通过手术分区指导在PET/CT诊断图像中的淋巴结共250枚,其中转移108枚。转移纵隔淋巴结与非转移纵隔淋巴结长短和CT值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转移组纵膈淋巴结的SUVmax、SUVmax/CT值、SUVratio均高于非转移纵隔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则低于非转移纵隔淋巴结(均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淋巴结长径/短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60(95%CI:0.496~0.622,P=0.097)。淋巴结SUVmax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最佳阈值为2.68,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95%CI:0.958~0.995,P<0.05),淋巴结SUVratio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为0.22,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671(95%CI:0.609~0.729,P<0.05)。结论1.原发灶长径、SUVmax、SUVmax/CT值,以及血清CEA可提示NSCLC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临床诊断。2.对于NSCLC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淋巴结SUVmax、SUVmax/CT值、SUVratio是用于判断单颗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考虑因素。3.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对鉴别淋巴结是否转移有重要临床意义,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乳腺癌是我国女性近年来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乳腺癌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乳腺癌根治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极高,如果不及时做好镇痛治疗,无论是生理平衡还是心理层面上,对患者都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老年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围术期有效的镇痛不但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避免因疼痛产生的自身过度应激从而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随着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技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和急性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血管病科住院,诊断为发病24小时内的前循环系统梗死患者。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就诊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包括老年性和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继发性为慢性炎症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性肠炎等。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有雌激素疗法、降钙素治疗和唑来膦酸治疗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唑来膦酸药物,但其易引起股骨骨折和颌骨坏死等严重的副作用。因
目的:颌骨骨量充足是牙种植术的基本条件。而下颌后牙区牙列缺损后,因其解剖特点,大多数患者存在骨高度不足的现象,即下颌牙槽嵴顶至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不足。对于这种情况往往需要种植前的骨增量手术,如采用自体骨块移植、骨替代材料混合自体骨屑移植或单纯是用骨替代材料等等进行骨增量。这些骨增量的方法效果明确,但也存在手术创伤大、成本较高、治疗周期长等问题。而对于较小范围的下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如何在尽可能
学位
背景牙列缺失,是部分中老年患者存在的口腔状况。传统全口义齿一直被认为是修复无牙患者美观和功能的治疗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便宜、治疗周期较短、且效果美观。但随着牙槽嵴的进一步吸收,尤其下颌活动义齿,常常会缺乏固位及稳定性,咀嚼效率低,患者因此而抱怨。种植覆盖义齿的发展与进步,既能解决固位与稳定性问题,也能满足患者可自行摘戴清洗的需求。而在下颌无牙颌,支持覆盖义齿的种植体数量从一颗到四颗不等,附着体系统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妊娠始于胚胎成功的着床,胚胎着床有两个先决条件:即优质的胚胎和处于接受态的子宫内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植入前诊断(PGD)等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胚胎质量的问题日渐改善,但总体的辅助生殖成功率仍不超过50%,而失败中的大约三分之二考虑与内膜因素相关。因此,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