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贫困是一种新的贫困形式,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经济贫困忽略了信息贫困,而病理性上网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习生活、甚至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都安县作为坐落在中国西部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经济领域,而且在信息传播领域也不断蔓延。同时,都安县的中学生及都安县出身的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令人担忧。本文尝试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病理性上网形成和信息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求。
从物质接入、五种传播类型和各领域信息掌握程度各维度,完成了信息丰富程度量表的编制;广泛吸收国内外关于病理性上网的各种研究成果,在金伯利·杨(Kimberly S.Young)关于病理性上网的七条诊断标准(耐受性、戒断性、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交性和危害性)的基础上编制网络依赖程度量表。利用这两个量表对都安县各中学的317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1.都安地区的中学生存在严重的信息贫困现象,且病理性上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住宿方式对学生的信息丰富程度有明显影响,与其网络依赖程度亦有密切相关:较于内宿生,外宿生表现出更高的信息丰富程度,以及更合理的网络使用行为。3.性别并未影响到中学生的信息丰富程度,但男女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男生表现出更高的病理性上网的发生率,女生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沉溺趋势。4.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信息丰富水平和网络依赖程度,职业技术中学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信息丰富程度和较高的网络依赖程度。5.成绩排名与中学生的信息丰富程度及网络依赖程度密切相关,成绩排名越靠前,信息越丰富,其网络行为越合理。6.信息丰富程度与网络依赖程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较低的信息丰富程度更容易引发病理性上网行为,且有持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