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上网形成与信息贫困的关系探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贫困是一种新的贫困形式,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经济贫困忽略了信息贫困,而病理性上网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习生活、甚至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都安县作为坐落在中国西部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经济领域,而且在信息传播领域也不断蔓延。同时,都安县的中学生及都安县出身的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令人担忧。本文尝试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病理性上网形成和信息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求。   从物质接入、五种传播类型和各领域信息掌握程度各维度,完成了信息丰富程度量表的编制;广泛吸收国内外关于病理性上网的各种研究成果,在金伯利·杨(Kimberly S.Young)关于病理性上网的七条诊断标准(耐受性、戒断性、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交性和危害性)的基础上编制网络依赖程度量表。利用这两个量表对都安县各中学的317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1.都安地区的中学生存在严重的信息贫困现象,且病理性上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住宿方式对学生的信息丰富程度有明显影响,与其网络依赖程度亦有密切相关:较于内宿生,外宿生表现出更高的信息丰富程度,以及更合理的网络使用行为。3.性别并未影响到中学生的信息丰富程度,但男女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男生表现出更高的病理性上网的发生率,女生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沉溺趋势。4.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信息丰富水平和网络依赖程度,职业技术中学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信息丰富程度和较高的网络依赖程度。5.成绩排名与中学生的信息丰富程度及网络依赖程度密切相关,成绩排名越靠前,信息越丰富,其网络行为越合理。6.信息丰富程度与网络依赖程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较低的信息丰富程度更容易引发病理性上网行为,且有持续影响。
其他文献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网民从PC端转向移动端,这对PC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和挑战。在PC端和移动端长期并存和相互竞争的形势下,PC
20多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壮大,深刻改变着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系统重塑了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尤其是互联网
网络名人是网民们在虚拟世界里生产出来的“明星”,他们“土生土长”,不曾被包装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成千上万双眼睛的注意,这一独特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网络名人
期刊
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在信息化时代开始大放异彩,智能操作系统使手机媒体越来越具独立性,成为极具移动性的多功能客户终端。近年来,传统手机的小屏幕、繁琐的操作与有限的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各大媒体竞相推出移动新闻客户端,并使其成为近年来比较典型的移动媒体应用形态。移动新闻客户端蓬勃发展的同时蕴含着成千上万渴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