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遵循当代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治疗指南的基础上,探讨并制定中医药干预策略,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院内制剂新通冠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其安全性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依据纳入标准,将因心肌梗死在广东省中医药院大院重症医学科行PCI术并植入支架患者60人随机成两组,每组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由江阴药业公司生产的我院自行研制的新通冠颗粒,对照组加服同一公司生产的安慰剂,于纳入后第一天开始给药,治疗随访3个月后,搜集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气虚血瘀症候症状疗效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中患者步行距离及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分数,心脏超声检查的各种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每搏心输出量(SV)、每分心输出量(CO),BNP,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MECE事件,再入院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T检验、秩和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0例,其中完成3个月治疗随访的病例共52例。经过3个月的治疗随访,两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气虚血瘀症状量表分值,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分值三项指标,均较前明显下降,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分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分钟步行试验中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他们的步行距离都较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所走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 P>0.05),但是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多走的距离相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P<0.05)。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表明,治疗组经过3个月治疗后心脏超声相关结果包括EF、LVEDD、LVESD、CO、SV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LVEDD和S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经过3个月治疗后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DD(P=0.01 P<0.05)、SV(P=0.007 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较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P<0.05),两组BN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 P>0.05)。治疗后两组的肝肾功能并无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新通冠颗粒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随访期对照组患者组共有2例患者再次因心血管疾病入院,治疗组患者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26 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新通冠颗粒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根据心脏超声相关结果提示,治疗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组大,推测新通冠颗粒或许可通过抑制AMI患者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