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振动辅助钻削钛合金加工机理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cy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因其优异的强度重量比和耐高温腐蚀等性能,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钛合金因其具有导热系数低、弹性模量小、加工硬化严重等特点使其属于难加工材料,在传统加工过程中会导致刀具过度磨损和高温。超声振动辅助钻削加工是一种非传统的混合加工工艺,钻削难加工材料过程中,可降低切削力及温度,有利于断屑排屑、改善表面加工质量、提高刀具寿命。本文以钛合金Ti6Al4V为对象采用超声振动辅助钻削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介绍了钻削加工中模拟过程理论与方法研究;阐述了钛合金加工性能,超声振动辅助钻削原理、超声振动辅助钻削的位移切削特性及超声振动辅助钻削的变速切削特性,确立了切削刃、排屑槽及孔壁对切屑作用力的受力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传统钻削(CD)和超声振动辅助钻削(UAD)过程进行仿真试验,阐述了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基础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2)采用三种不同顶角(140°,120°,90°)的钻头分析了Ti6A14V的传统钻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钻削中进给量、主轴转速和振动频率对切削力、等效应力、温度和切屑形态的影响,从而优化Ti6A14V的断屑排屑性能。建立三种不同顶角钻头有限元模型(FEM),在DEFORM-3D软件中使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钻削过程。通过试验结果和切削力分析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误差在3%~7%之间。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钻削可以产生分段不连续的切屑,降低切削力,降低工艺温度,降低等效应力。顶角为120°的钻头产生的切屑厚度最薄并且达到了良好的断屑效果,所获得的结果有助于优化钻头几何形状、钻削参数和断屑性能。(3)采用麻花钻头和三刃钻头分析了Ti6A14V的传统钻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钻削中进给量、主轴转速对切削力、温度、切屑形态和钻头磨损的影响。建立麻花钻和三刃钻头有限元模型,在DEFORM-3D软件中使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钻削过程。仿真结果不仅揭示了随着进给量、主轴转速的增加,切削力、温度、钻头磨损深度、切屑厚度和损伤的明显规律性变化,证实了有限元分析在钻削过程中的能力和优势,而且提供了有关钻削机理更深刻的知识理论,包括超声振动辅助钻削中的三刃钻头对切屑断裂性和刀具磨损的影响。
其他文献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具有强大的耐药基因和克隆传播能力,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肺炎的主要院内致病菌。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发生率升高,病情多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然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普遍升高,因此探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的治疗以改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症状为主,广谱抗生素应用广泛,这也因
纳晶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微观结构使其具有常规粗晶材料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如较高的硬度、屈服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等,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量学者在纳晶材料独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身体史”概念日趋常态化,随着西方汉学热潮、大陆社会史的振兴以及新史学的蓬勃发展,许多“身体史”研究成果涌现出来,其中不乏对女性身体的关注。生育一直是古代女性的重要职责,本研究从房中求子、妊娠之验与安胎、分娩技术与稳婆群体、哺乳行为及乳母的历史境遇等几个方面,探讨生育行为中蕴含的女性身体认识与古代医学发展的关系。从现存史料来看,中国的房中术从先秦到明清一脉相承,最基本的原则、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由于陆上矿产资源逐渐被开发枯竭,世界各国均将目光转向了深海的高品位的丰富矿产资源,深海采矿系统因此成为了各国研究开发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构造运动与介质变形强烈,高原内部的横向大型构造断裂与纵向拉张性质的活动构造交错相接,构造应力复杂多变,地表运动速度场不均匀性强,壳幔深部各向异性尤为显著。然而由于近场小震观测数据不足,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本研究使用西藏地区的地震台网(2009年5月-2017年5月)的观测资料,利用近场小震剪切波分裂获取上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可用于分析研究区域主压应力
前馈型基因调控网络作为一种典型的基因网络模块,近年来关于其结构,功能和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正引发广泛关注。基因调控网络是由基因表达过程中基因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表达关系构成的。基因表达的调控由于其过程的复杂和随机性,在调控时往往会受到波动和时间延迟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关于噪声和时间延迟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如在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中噪声和时间延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二者协同作用往往会对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既有铁路进行重载扩能运输的推进,运营列车牵引质量、列车轴重和行车密度逐步提高,导致在役钢桁梁桥结构及构件的应力幅不断加大、荷载循环次数不断增多,进而影响在役铁路钢桁梁桥的剩余使用寿命,增大了发生疲劳破坏的风险。本文以某重载铁路在役64 m单线下承式简支栓焊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重载列车作用下桥梁的疲劳性能、剩余疲劳寿命以及相应加固技术进行了
1目的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导师门诊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病例进行整理分析,以探析导师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用药规律,并初步总结导师治疗中风后痴呆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实践处理中风后痴呆提出有价值的诊疗思路,疗治方案。2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导师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天津市中研院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收治的中风后痴呆患者病案共134例,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用药等信息依次录入EX
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下,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对人类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尤其对飞行员、航天员、驾驶员等特殊职业人群,因长期受睡眠剥夺困扰易导致疲劳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综合症、肌纤维痛、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可伴发严重疲劳症状,疲劳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生理性疲
环境微生物是地球化学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参与环境中的碳、氮、磷、砷、锌、金、铁等元素的循环。近年来,砷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某些工业污泥不但含有高浓度砷,还有其他